水泄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uǐ xiè

2 注解

水泄为病证名[1]。泻下稀水,如水下注。见《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即水泻[1]。《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水泄肠鸣如雷,一泄如注,皆是水。”又称水泄注泄泄注注下[1]。《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若肠胃虚弱受于气,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大肠虚寒,故成水泻也。”可用厚朴丸香连散等方[1]湿泻寒泻热泻等皆可表现为水泻[1]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水泄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水泄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水泄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水泄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