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丸

消积化滞 消积化食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léng wán

2 英文参考

Sparganii Pil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三棱丸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23首。

4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三棱丸

4.1 处方

三棱木香、炒神曲陈皮(去白)、半夏姜汁制)各一两,丁香、官桂各半两[1]

4.2 制法

为末,煮糊为丸,黄米[1]

4.3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乳食后生姜煎汤送下[1]

4.4 功能主治

治小儿停积,腹胁胀满,干哕恶心,不思饮食[1]

5 博济方》卷二方之三棱丸

5.1 处方

荆三棱9O克(擘破,以好醋600毫升,用文武火煮。令尽为度,勿放铁器中)枳壳(去瓤,麸微炒)30克 木香30克 青皮30克 槟榔30克 官桂(去皮)30克 甘草60克(炮)

5.2 制法

上药杵为未。

5.3 功能主治

博济方》卷二方之三棱丸主治积聚气块,或心腹满闷噎塞者。

5.4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如患在膈上,即食后服之。

5.5 备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三棱散"。

5.6 摘录

博济方》卷二

6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方之三棱丸

6.1 方名

三棱丸

6.2 组成

三棱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雄黄半两(细研),硼砂1两(不夹石者,细锉),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鳖甲1两(涂酥,炙令黄,去裙襕),防葵1两,麝香1分(研入)。

6.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方之三棱丸主治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令人羸瘦,发寒热不能食

6.4 用法用量

每服以温酒下10丸,空心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以米醋1升,熬令稠,入少面作糊为丸,如绿豆大。

7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方之三棱丸

7.1 方名

三棱丸

7.2 组成

三棱(煨香,切)1两,木香1两,神曲(炒黄)1两,半夏(入生姜4两,同捣成膏,炒令黄)1两,陈橘皮(去白)1两,丁香半两,肉桂(去粗皮)半两。

7.3 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方之三棱丸主治停积不散,腹胁胀满,干哕恶心,全不入食。

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乳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8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三棱丸

8.1 方名

三棱丸

8.2 组成

三棱(煨)、蓬莪术(煨)、半夏曲(焙)、小枳实麸炒)、正川连(姜炒)、吴茱萸(泡)、正广皮(酒炒)、杭青皮(醋炒)、南木香(屑)、尖槟榔(炒)、川厚朴(姜制)、川楝肉(炒)、小茴香(酒炒)。

8.3 主治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三棱丸主治小儿食积胃脘痛,心腹痛小腹痛,癖痛,虫痛

8.4 用法用量

米饮调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

9 医宗金鉴》卷五十二方之三棱丸

9.1 方名

三棱丸

9.2 组成

三棱(煨)1两,陈皮1两,半夏(姜制)1两,神曲(炒)1两,黄连(姜炒)5钱,枳实麸炒)5钱,丁香5钱。

9.3 功效

医宗金鉴》卷五十二方之三棱丸主功在清胃,和中,止呕

9.4 主治

小儿饮食无节,过食油腻、面食等物,以致壅塞中脘。其证肚腹胀热,恶食口臭,频吐酸粘,眼胞虚浮,身体潮热

9.5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和为丸,如黄米大。

10 普济方》卷三九二方之三棱丸

10.1 方名

三棱丸

10.2 组成

三棱(煨香,切)1两,木香1两,神曲(炒黄)1两,陈橘皮(去白)1两,半夏(入生姜4两,同捣成膏,炒令黄)1两。

10.3 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二方之三棱丸主治小儿停积不散,腹胁胀满,干哕恶心,全不入食。

10.4 用法用量

乳食后每服20丸,用温生姜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11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方之三棱丸

11.1 方名

三棱丸

11.2 别名

鸡爪三棱丸

11.3 组成

鸡爪三棱半两,石三棱半两,京三棱(煨)半两,木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槟榔(锉)2枚,肉豆蔻(去壳)2枚,硇砂(研)2分。

11.4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方之三棱丸主治五积痃癖气块。

11.5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临卧生姜汤送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生姜汁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11.7 用药禁忌

忌一切生冷、硬、粘物。

11.8 附注

鸡爪三棱丸(《卫生宝鉴》卷十四)。《卫生宝鉴》有陈皮五钱。

12 《博济》卷二方之三棱丸

12.1 方名

三棱丸

12.2 组成

荆三棱3两(劈破,以好醋3升,用文武火煮,令尽为度。勿用铁器),枳壳(去瓤,麸微炒)1两,木香1两,青皮1两,槟榔1两,官桂(去皮)1两,甘草2两(炮)。

12.3 功效

《博济》卷二方之三棱丸功在和脾胃。

12.4 主治

积聚气块,或心腹满闷噎塞者。

12.5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患在膈上,即食后服之。

1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2.7 附注

本方方名,按剂型当作“三棱散”。

13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三棱丸

13.1 方名

三棱丸

13.2 组成

三棱1两(微煨,锉),木香半两,硇砂3分(细研),芫花半两(醋拌,炒干),巴豆1分(去心、皮,纸裹压去油)。

13.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三棱丸主治产后症块。

13.4 用法用量

每服空心以醋汤送下2丸。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研入前件础砂、巴豆令匀,以米醋2升,熬令减半,下诸药,慢火熬令稠,可丸即丸,如绿豆大。

14 魏氏家藏方》卷五方三棱丸

14.1 方名

三棱丸

14.2 组成

三棱(炮)、益智仁蓬莪术(炮)、青皮(去瓤)、陈皮(去白)、干姜(炮,洗)各等分

14.3 功效

魏氏家藏方》卷五方三棱丸功在去积滞,快脾气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同炒令黄色,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医级》卷八方之三棱丸

15.1 方名

三棱丸

15.2 组成

三棱2两,莪术2两,木香5钱,槟榔5钱,砂仁1两,青皮1两,半夏1两,麦芽1两,老黄米(以巴豆15粒同炒焦色,去豆不用)。

15.3 主治

医级》卷八方之三棱丸主治癥瘕痃癖,食痰诸积,坚硬痞满,饮食不下。

1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痰食之积,生姜汤送下;癥瘕痞积,淡盐汤白汤送下;挟虚者,白术当归汤送下。

15.5 制备方法

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16 《朱氏集验方》卷三方之三棱丸

16.1 方名

三棱丸

16.2 组成

三棱4两,莪术4两,芫花2两。

16.3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三方之三棱丸主治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乘旺而不受,邪气留于脾,谓之痞气心下如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其脉缓涩;兼治食症、酒症、血蛊血瘕、气块,时发刺痛妇人血分,男子脾气横泄。

16.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橘皮汤送下。以知为度。

16.5 制备方法

上药用米醋3升,煮令醋尽,独炒芫花令干,将2味切作片子,焙干,同为末,面糊为丸,如碗豆大。

17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方之三棱丸

17.1 方名

三棱丸

17.2 组成

三棱1两,石三棱1两,鸡爪三棱1两,黑三棱1两,蓬莪术(各煨、锉)1两,巴豆(连皮)1两,干姜(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以上8味,用好醋1斗,于银器中煮令尽、除巴豆不用外,并切焙干),丁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槟榔(锉)半两,青橘皮(去白,炒)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

17.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方之三棱丸主治食癥劳气,五积五膈,脾胃久冷,吃食无味,饮食不化,口肢少力,痰毒气胀胸膈不利

17.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至5丸,生姜汤送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每称1两末,别用巴豆7枚,去皮心膜出油,细研拌匀,更用硇砂1分,醋化,煮面糊和丸,如大麻子大,丹砂末为衣。

18 症因脉治》卷一方之三棱丸

18.1 方名

三棱丸

18.2 组成

三棱枳壳厚朴、广皮、甘草

18.3 主治

症因脉治》卷一方之三棱丸主治食积胃脘痛。伤于饮食,填塞太仓,胸前闷痛,痛极应背,背心亦痛。

19 育婴秘诀》卷四方之三棱丸

19.1 方名

三棱丸

19.2 组成

三棱(醋炒,煨)3钱半,莪术(制)3钱半,青皮3钱半,陈皮3钱半,枳实(炒)3钱半,厚朴(麦焙)3钱半,半夏姜汁炒)3钱半,黄连(炒)3钱半,香附(醋焙)3钱半,川芎3钱半,使君子肉3钱半,夜明砂3钱半,神曲3钱半,麦芽3钱半,干蟾烧存性)3钱半,槟榔3钱半,木香3钱半,砂仁3钱半,当归1钱。

19.3 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十五方三棱丸主治小儿先脾虚,后伤食,不可下者;及疳疾腹胀

19.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50丸,米饮送下。大便黄涎臭秽为度,此乃积滞去也。

19.5 制备方法

另取神曲煮糊为丸,如黍米大。

20 世医得效方》卷十五方三棱丸

20.1 方名

三棱丸

20.2 组成

当归(去尾)1两,川芎1两,牛膝(去苗)1两,芫花1两,三棱1两,莪术(煨)1两,蒲黄1两,玄胡索1两,牡丹皮1两,干姜1两,菴(艹闾)1两,白芷1两,地龙(去泥土,酒浸,炒)1两,大黄2两(为末,米醋1升,文武火成膏)。

20.3 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十五方三棱丸主治经脉不通,气痛滞下;兼治血瘕,形如镰铁样。

20.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气痛,淡醋汤送下,炒姜酒亦可;未通,红花酒送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大黄膏和研,杵烂为丸。

21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验方》方之三棱丸

21.1 方名

三棱丸

21.2 组成

大黄(纸裹,煨)1两,硇砂1两,三棱(煨,乘热切)1两,干漆(炒至烟尽)1两,巴豆(去皮油)1两。

21.3 功效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验方》方之三棱丸主治破一切血,下一切气。

21.4 主治

五积六聚七癥八瘕

21.5 用法用量

每服3丸或5-7丸,空心米饮汤送下。随人虚实,加减服饵

2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22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方之三棱丸

22.1 方名

三棱丸

22.2 组成

三棱(锉)半两,石三棱(锉)半两,鸡爪三棱(锉)半两,蓬莪术(锉)半两,木香1分。

22.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方之三棱丸主治小儿脾积气。

22.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乌梅生姜汤送下。

22.5 制备方法

上药并生杵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腻粉为衣。

23 鸡峰普济方》卷十三方之三棱丸

23.1 方名

三棱丸

23.2 组成

三棱蓬莪术、青橘皮、陈橘皮等分

23.3 主治

鸡峰普济方》卷十三方之三棱丸主治脾元虚弱,心腹满,且食暮不能食,脉沉实而滑,病名谷胀;大人、小儿过食杂瓜果,腹胀气急。

23.4 用法用量

生姜汤送下20丸。未知,加30丸。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4 《朱氏集验方》卷六方之三棱丸

24.1 方名

三棱丸

24.2 别名

陈米三棱丸

24.3 组成

陈仓米1两(巴豆新者5粒,去壳,同仓米慢火炒巴豆焦色,去巴豆不用),陈皮(去瓤)1两,半夏半两,缩砂仁2钱,麦糵2钱,南木香1钱。

24.4 功效

《朱氏集验方》卷六方之三棱丸功在化积聚,去米面五谷等积。

24.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24.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24.7 附注

陈米三棱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五)。《医方类聚》有三棱(炮)二钱,无半夏

25 鸡峰普济方》卷十九方之三棱丸

25.1 方名

三棱丸

25.2 组成

荆三棱半两,茴香半两,白附子半两,破故纸半两,甘遂半两,芫花半两,槟榔半两,黄橘皮半两,当归半两,川楝子半两,桂半两,木香半两,川椒半两。

25.3 主治

鸡峰普济方》卷十九方之三棱丸主治膀胱气,两胁疼痛,遍身虚肿,状如水气。常服治大小肠气,女人血气。

25.4 用法用量

每服7丸至10丸,食后白米汤送下。

2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6 《百一选方》卷二方之三棱丸

26.1 方名

三棱丸

26.2 组成

陈仓米4两(拣净,以新好色巴豆21粒,剥去皮,慢火同炒,候仓米香黄,巴豆黑色为度,不令米焦,拣去巴豆不用,只用仓米),橘皮(去白,焙干)与仓米等分秤。

26.3 主治

《百一选方》卷二方之三棱丸主治诸般积聚,酒食百物所伤,脾胃因饥饱,不时生病。

26.4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生姜汤送下。少加甘草亦得。

2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26.6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食药二仙丸”;《本草纲目》引作“太仓丸”。

2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