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气

中医内科学 常见病方药治疗 五积 中医学 中医古病名 积聚 积证 中医常见病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éi qì

2 英文参考

liver amassmen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肥气(liver amassment[1])为古病名[2]。见《难经·五十四难》。又名肝积(《难经·五十四难》)。五积之一[3]。即肝之积证[3]。是指以左胁下有块如覆杯,或可有头足,如龟鳖状,久不愈,咳嗽呕逆,痃疟,脉弦细等为常见症[3]

难经·五十四难》:“肝之积名曰肥气。”

4 肥气症状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

难经·五十四难》:“肝之积,名肥气。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瘤疟,连岁不已。”

《严氏济生方》卷四:“肥气之状……诊其脉,弦而细,其色青,其病两胁下痛,牵引小腹足寒转筋,男子为积疝,女子为瘕聚。”

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可起心下,足肿寒,胁痛少腹,男子积疝,女子瘕淋,身无膏泽,喜转筋爪甲枯黑。”

5 肥气的治疗

肥气治当疏肝解郁逐瘀消痞[3]。可用肥气丸[3]

肥气治宜大七气汤煎熟待冷却,以铁器烧通红,以药淋之,乘热服,兼吞肥气丸(见《证治准绳·杂病》)[3]

6 关于积聚

积聚(abdominal mass[4]、amassment and accumulation[4])为病名[5]。是指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5]。见《黄帝内经灵枢·五变》。

积聚为积病与聚病的合称[5]。腹内结块,固定不移,并伴胀痛刺痛为特征者称为积[5]。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为特征者称为聚[5]。积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是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乃为腑病[6]

积为脏病,脏有五,聚为腑病,腑有六,故又有五积六聚之名[6]

积和聚在病情和病机上虽有不同,但二者病因相同,病机相关,故并而讨论[6]

积聚癥瘕痃癖等证相类似[6]

医学入门》等书有以积聚为男子病癥瘕为女子病[6]。又有从部位区分者[6]

在现代医学中,凡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腹盆腔肿瘤、增生型肠结核等,多属“积”之范畴;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块,则与“聚”关系密切[7]

积聚现常分为聚证肝气郁结证食滞痰阻证)、积证气滞血阻积证气结血瘀积证瘀血内结积证正虚瘀结积证)进行辨治,详见积聚条。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9.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
  6.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7-191.
  7. ^ [7]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79-8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肥气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肥气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肥气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肥气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你知道吗?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