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厥·虚证

中医内科学 常见病方药治疗 常见病饮食疗法 中医学 厥证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证名 中医常见病 气厥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jué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qi syncope with deficiency syndr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气厥·虚证(qi syncope with deficiency syndrome[1])是指元气亏虚,气随血脱,津竭气脱,以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突然昏仆,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或小便自遗,舌淡,脉沉细微等为常见症的气厥证候[1]

4 气厥·虚证症状

气厥·虚证患者表现为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微[2]患者多素体虚弱,因陡受惊恐或过度劳倦、饥饿受寒而诱发[3]

5 证候分析

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3]

由于元气素虚,又因悲恐或疲劳过度,一时气机不相顺接,中气下陷清阳不升,因而眩晕昏仆,面色苍白,气息低弱。阳气虚衰,难以温通,则见肢冷;卫外不固,则见汗出。舌质淡,脉沉微,为正气不足之征。[3]

6 气厥·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气厥·虚证治宜补气回阳[3]

6.2 方药治疗

气厥·虚证可用四味回阳饮[备注]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人参、制附子炮姜炙甘草加减治疗。方中以人参补气附子炮姜回阳甘草和中。若表虚自汗者,可加黄芪白术等以益气固表。若汗出不止者,可加龙骨牡蛎等以固涩止汗。若纳食不香,咳嗽痰多者,可加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等以健脾化痰。若心悸不宁者,可加远志酸枣仁等以养心安神[3]

气厥·虚证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平时可常服香砂六君子丸[备注]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和中,以防患于未然。另可加用甘麦大枣汤[备注]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方论》):甘草、淮小麦大枣养心宁神,甘润缓急,合前方则心脾同调,更可加强疗效。并可治神伤气厥之厥证四味回阳饮乃治厥脱之重证,临证时必须慎加辨别[3]

6.3 食疗

6.3.1 推荐食材

建议气厥·虚证患者食用粳米乌鸡大枣山药香菇牛肉蜂蜜[3]

6.3.2 推荐食疗

[3]

1.黄芪枣姜茶(《中医良药良方》):炙黄芪10g,红枣5枚,生姜2片。黄芪切成薄片红枣剖开去核生姜去皮切丝。将上述药物置杯中,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后即成。代茶饮

2.乌鸡汤(《饮膳正要》):雄乌鸡1只,陈皮3g,良姜3g,胡椒6g,草果2个,葱、豉、酱各适量。先将雄乌鸡宰杀去毛内脏,洗净切成小块,再将陈皮、良姜、胡椒草果四味用纱布包扎,与鸡块同炖,放入葱、豉、酱等熬成汤,分数次热食之。

3.补虚正气粥(《圣济总录》):黄芪30~60g,人参10g,粳米100g,白糖少许。先将黄芪人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约半小时,入砂锅煮沸,然后用小火煮1~2小时,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粥即成,食时可稍加白糖。每日1剂,分三餐服食

7 关于气厥

气厥(syncope due to disorder of qi[4]、qi syncope[4])亦称中气(《证治要诀·厥》),为厥证之一[5]。是指中气衰竭,或气机逆乱蒙闭诸窍所致的厥证[5]

厥证(syncope[5][5])为病证名[6]。出《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等篇。厥证简称厥[6]。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6]。多因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7]。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㖞斜等后遗症[7]。严重的,则会一厥不醒而导致死亡[7]。《类经·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者,手足逆冷是也。”《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7]。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蚘厥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名称[7]

各种时行热病中暑中风癫痫脏躁疫毒痢消渴癃闭臌胀病后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昏厥。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脑血管意外煤气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中毒性痢疾糖尿病危象、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症癔病昏迷[8]

现代医学中的休克虚脱昏厥低血糖昏迷癔病昏迷等症多属厥证范畴[8]

详见厥证气厥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7-120.
  3.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53-56.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89.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66.
  8. ^ [8]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3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气厥·虚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气厥·虚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气厥·虚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