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户

腧穴学 胸部腧穴 穴位特效按摩 针灸学 经穴 中医学 足阳明胃经经穴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hù

2 英文参考

Qìhù ST13[中国针灸学词典]

Energy Gat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ihu[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ìhù[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1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1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气户
汉语拼音Qihu
罗马拼音Chihu
美国英译名Energy Window
各国代号中国ST13
日本13
法国莫兰特氏E13
富耶氏
德国M13
英国S13
美国St13

气户经穴名(Qìhù ST13)[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1]。气指空气,户即门户气户穴在肺之上端,平云门穴,喻之为气出入肺部的门户[1]。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咳嗽气喘吐血哮喘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逆胸胁疼痛胸胁胀满,食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瘿瘤瘰疬胸膜炎,肋软骨炎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气户,在巨骨下,俞府两旁各二寸陷者中。

5 穴名

气指空气,户即门户气户穴在肺之上端,平云门穴,喻之为气出入肺部的门户[1]

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针灸甲乙经》:“口鼻者,气之门户也。”鼻为肺窍,口为胃窍,是穴主治咳逆上气、喘不得卧、食不知味,因名气户。又以本穴内通乳腺,故能治乳痈初起。以其治症当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故名“气户”。《针灸甲乙经》云:“胸胁支满喘满上气,呼吸肩息气户主之。”取之有宣肺理气之功,气息出入得利,故名气户[2]

6 所属部位

[3]

7 气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气户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4]

气户位于胸部,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4寸处[5]

气户位于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5]

气户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气户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气户穴的位置

气户穴的位置

气户穴的位置

气户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气户穴的位置

气户穴的位置(肌肉

气户穴的位置

气户穴的位置(骨骼内脏

8 取法

仰卧位,在乳中线上,当锁骨中线与第1肋骨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气户位于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5]

仰卧位当乳头直上与锁骨交点下缘处取穴[6]

快速取穴:正坐仰靠,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7]

9 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气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上方有锁骨静脉分布锁骨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皮肤锁骨神经中间神经和内侧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胸大肌锁骨头及其深面的锁骨下肌,后肌由锁骨神经支配,它的深面是胸膜顶及肺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7]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第1肋间外肌[8]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神经中间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分布[8]

布有锁骨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并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通过,上方为锁骨静脉[8]

10 气户穴的功效与作用

气户理气宽胸止咳平喘作用

气户止咳平喘作用[8]

气户穴在肺之上部,平云门穴,与云门意义相同。本穴治证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有消热宽胸之功,主治咳逆上气、喘不得卧、胸背痛不得息、胸胁支满喘息、食不知味等症。[8]

11 治病

气户穴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咳嗽气喘吐血哮喘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逆胸胁疼痛胸胁胀满,食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瘿瘤瘰疬胸膜炎,肋软骨炎等。

气户穴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8]

气户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血呃逆[8]

气户主要用于治疗胸、肺等疾患:如哮喘咳逆吐血胸胁疼痛、胀满、食噎[8]

现代又多用气户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8]

气户穴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胸胁胀满;瘿瘤瘰疬呃逆[8]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

其它: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8]

一般斜刺0.3~0.5寸[8][8],不宜深刺[8]

斜刺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8]

注意: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12.2 灸法

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8]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特效按摩

按摩时用双手食指指端点按气户,以上胸部有胀痛感为宜,可通乳腺治乳痈,治打嗝上气[8]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喘满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气户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气户云门天府神门喘逆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针灸大成》:主咳逆上气,胸背痛,咳不得息,不知味,胸胁支满,喘急。主息奔,胸满,喘急。

1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2.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2.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