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阴湿疹

中医诊断学 中医妇科 妇产科 中医学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ǚ yīn shī zhěn

2 英文参考

pudendum eczem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女阴湿疹(pudendum eczema[1])为病名[2]。是指发生女阴处的湿疹性妇科疾病[2]

4 病因病机

多因感受风热湿毒等所致[2]

5 症状

大小阴唇及肛周皮肤潮红、瘙痒、肿胀、糜烂等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2]。本病多见于阴痒阴蚀外阴白色病变等证[2]

6 关于阴痒

阴痒又名阴门痒[3]

6.1 病因病机

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3]

6.2 症状

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3]

6.3 治疗

湿热者,多伴有带下量多、色黄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见阴蚀条),或用龙胆泻肝汤阴虚血燥者,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当归饮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3]

局部可用蛇床子川椒枯矾苦参百部生艾叶、杏仁水煎熏洗[3]。《妇人良方大全》主张内服龙胆泻肝丸逍遥散,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鸡肝阴中,以杀其虫[3]。或针刺阴廉曲骨三阴交[3]

7 关于阴蚀

阴蚀亦名阴中生疮阴疮阴䘌、䘌、阴蚀疮[4]

7.1 病因病机

病因情志郁火损伤肝脾,湿热下注,郁蒸生虫,虫蚀阴中所致[4]

7.2 症状

症见阴部溃烂,形成溃疡,脓血淋漓,或痛或痒,肿胀坠痛,多伴有赤白带下[4]

7.3 治疗

治宜清热利湿杀虫[4]。方用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并用外治法溻痒汤(《疡医大全》:苦参、狼牙、蛇床子当归尾、威灵仙鹤虱),煎汤熏洗[4]珍珠散(辽宁中医学院主编《妇产科学》:珍珠雄黄青黛冰片黄柏儿茶),局部上用[4]

8 关于外阴白色病变

外阴白色病变亦名女阴白色病变、外阴营养不良[5]。曾称为外阴白癍[5]。指女阴皮肤脱色变白,上皮角萎缩或增厚粗糙,外阴瘙痒,或伴有裂痛[5]。属阴痒阴痛阴疮等证范畴[5]

8.1 病因病机

多因肝肾阴虚肝经湿热所致[5]

8.2 分型治疗

若因肝肾不足,精亏血少,血虚化燥生风[5]。症见外阴皮肤变白、干燥发痒、或兼皲裂、涩痛,带下量少[5]。病理检查多为萎缩[5]。治宜滋阴养血润燥祛风止痒[5]。方用当归饮子何首乌补骨脂女贞子旱莲草仙灵脾、坤草;外用熏洗方苦参白鲜皮蛇床子红花大黄补骨脂何首乌、坤草、仙灵脾[5]

若因肝经湿热下注,湿热侵入阴部[5]。症见外阴剧痒,甚则痒痛,兼有溃疡带下量多色黄、口苦纳呆,病理检查多为增生型[5]。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兼以活血化瘀[5]。方用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加苦参白鲜皮[5]。外用熏洗方三棱莪术苦参白鲜皮蛇床子何首乌补骨脂、坤草、大黄龙胆草黄柏茵陈[5]。此二型均可以电热熏熥法外用治疗[5]。方药同前[5]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9.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3.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1.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0.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治疗女阴湿疹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女阴湿疹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女阴湿疹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女阴湿疹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