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饮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āng guī yǐn

2 概述

当归饮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二首。

3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之当归饮

3.1 组成

当归(微炒)、地黄酒蒸焙)、川芎白术白芍药黄芩等分[1]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煎空腹服[1]

3.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之当归饮功能抑阳助阴,调理经脉[1]。主治阳盛血热月经量多[1]

3.5 附注

本方即《金匮要略方论当归散加熟地而成[1]

4 圣济总录》卷七方当归饮

4.1 处方

当归(焙)3两,防风(去叉)3两,独活去芦头)1两半,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附子1个(炮裂,去皮脐)。

4.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方当归饮主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

4.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酒半盏,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

5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方之当归饮

5.1 组成

当归(切,炒)1两,桂(去粗皮)1两,干漆(捣,炒令烟出)1两,虻虫(去翅足,炒)1两,水蛭糯米同炒米熟,去米)1两,芍药1两,细辛(去苗叶)1两,黄芩(去黑心)1两,萎蕤1两,甘草1两,大黄3两。

5.2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方之当归饮主治妇人寒气内搏,月水不通,腹中气满,结块寒热

5.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清酒1大盏,煎至6分,去滓,下芒消2钱,烊尽,再煎令沸,食后温服

5.5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当归散”。

6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之当归饮

6.1 处方

当归(切,焙)1两,葱白(细切)1握。

6.2 制法

上拌匀。

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之当归饮主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

6.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酒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7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方当归饮

7.1 组成

当归(切,焙)1两,芎3分,阿胶(炙炮)3分,白术2两。

7.2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方当归饮主治妊娠胎萎燥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8 圣济总录》卷一六○方之当归饮

8.1 别名

当归散

8.2 处方

当归(切,焙)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苏枋木(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牡丹皮(锉)半两,芍药半两,芎半两,艾叶(微炒)半两,生干地黄(锉)半两,延胡索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半两。

8.3 制法

上为粗末。

8.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方之当归饮主治产后月内恶露不下

8.5 用法用量

当归散(《普济方》卷三四五)。

8.6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9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方之当归饮

9.1 处方

当归(切,焙)1两,败酱1两,续断1两,芍药1两1分,生干地黄(焙)1两半,竹茹半两,芎半两。

9.2 制法

上为粗末。

9.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方之当归饮主治产后7-8日,恶露下不绝。

9.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9.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10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方之当归饮

10.1 处方

当归(切,焙)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人参1两,芎1两,玄参1两,独活去芦头)1两半。

10.2 制法

上为粗末。

10.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方之当归饮主治产后中风,手足偏枯,言语迟涩,恍惚多忘

10.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11 圣济总录》一六五方当归饮

11.1 处方

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艾叶(炒)1两,地榆1两,白龙骨1两,黄耆(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黄芩(去黑心)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

11.2 制法

上为粗末。

11.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一六五方当归饮主治产后赤白痢,脐下(??)痛。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5 摘录

圣济总录》一六五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当归饮

12.1 处方

当归(切,炒)1两,芍药1两,牡丹皮1两,生干地黄(焙)1两,人参1两,黄耆(锉)1两,大黄(生)1两,升麻1两,连翘1两。

12.2 制法

上为粗末。

1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当归饮主治产后乳痈,欲结未结,发热肿痛。

12.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13 女科百问》卷上方之当归饮

13.1 处方

当归去芦,微炒)白芍 熟地(洗净,酒蒸,焙干)黄芩 川芎 白术等分

13.2 制法

上为粗末。

13.3 功能主治

女科百问》卷上方之当归饮主治阳盛血热月经量多

13.4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热服

13.5 摘录

女科百问》卷上

14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当归饮

14.1 处方

四物汤白术黄芩地榆阿胶

14.2 功能主治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当归饮主治阳气乘阴,经血过多。

14.3 摘录

女科指掌》卷一

15 急救仙方》卷四方之当归饮

15.1 处方

黄连半两,大麻子半两,当归半两。

15.2 制法

上为末。

15.3 功能主治

急救仙方》卷四方之当归饮功在通血积。主治痔证。

15.4 用法用量

每用1钱,嚼温酒下。又将通真丸1粒临卧再服。

15.5 摘录

急救仙方》卷四

16 眼科全书》卷六方之当归饮

16.1 处方

当归黄连、生地、熟地、郁金杏仁栀子黄柏赤芍

16.2 功能主治

眼科全书》卷六方之当归饮主治目涩痛痒,羞明怕日。

16.3 用法用量

上分作两服,水煎,乘热洗眼。

16.4 摘录

眼科全书》卷六

17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当归饮

17.1 处方

当归1钱,白芍药1钱,川芎1钱,生地黄1钱,白蒺藜(炒)1钱,黄耆1钱,防风5分,荆芥5分,何首乌(不见铁器)5分,甘草5分。

17.2 功能主治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当归饮主治妇人血风疮血热瘾疹痒痛,脓血淋漓,发热等症;疮疥风癣湿毒燥痒。

17.3 用法用量

《疡科捷径》有甘菊花。

17.4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18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当归饮

18.1 处方

当归1钱2分,芍药1钱,川芎5分,生地黄1钱,牡丹皮1钱,黄连(酒,炒)7分,麦门冬去心)2钱,地骨皮7分,酒黄芩7分,炒栀子6分,柴胡6分,生甘草3分。

18.2 制法

上锉1剂。

18.3 功能主治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当归饮主治劳心生热,鼻少见血,五心烦热

18.4 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热服

18.5 摘录

万病回春》卷三

19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方之当归饮

19.1 组成

何首乌(制)、白鲜皮白蒺藜甘草当归生地黄白芍药人参黄耆川芎

19.2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方之当归饮主治小儿因月份未足,出生太早,初生无皮面白肢冷,遍体浸渍,红嫩而光。

19.3 用法用量

水煎服。外用稻米粉扑之。

20 眼科菁华录》卷上方之当归饮

20.1 组成

当归白芍人参甘草滑石柴胡黄芩、川锦纹、生薏。

20.2 功能主治

眼科菁华录》卷上方之当归饮主治热泪为患。

20.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1 《诚书》卷十六方之当归饮

21.1 组成

当归1分,白芍1分,人参1分,甘草(炙)半分,桔梗1钱,陈皮1钱。

21.2 功能主治

《诚书》卷十六方之当归饮主治小儿腹痛内吊夜啼

21.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2 丹台玉案》卷五方当归饮

22.1 组成

牛膝2钱,蒲黄2钱,当归2钱,黄连2钱,生地2钱,麦冬去心)1钱,木通1钱,扁柏叶(微,炒)1钱,山栀仁1钱。

22.2 功能主治

丹台玉案》卷五方当归饮主治血淋

22.3 用法用量

灯心30茎,水煎,食前服。

23 普济方》卷四○一引《傅氏活婴方》之当归饮

23.1 组成

当归赤芍药白术甘草桂皮等分

23.2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3.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四○一引《傅氏活婴方》之当归饮主治小儿客忤,腹内有恶血夜啼如鬼祟,腹痛唇青口紫。

23.4 用法用量

每服1字。

24 世医得效方》卷五方当归饮

24.1 别名

当归散

24.2 组成

苏木生地黄当归大黄赤芍药

24.3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4.4 功能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五方当归饮主治男子因打损负重,女子因劳苦用力而伤肺经,遇风寒则为咳嗽,或咳血,或至紫黑。

24.5 用法用量

调服,得利去瘀血即止,服养荣汤调理。

24.6 附注

当归散(《赤水玄珠》卷七)。《赤水玄珠》本方用苏木生地黄当归大黄芍药等分,为末,每服四钱,或水、酒煎服亦可。又原书治上症并配合灸肺俞穴。

2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0.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