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阴伤寒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á yīn shāng hán

2 英文参考

kidney-impaired cryopath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夹阴伤寒为病证名[1]

4 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夹阴伤寒

夹阴伤寒指因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1]。《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脉沉足冷,面赤微热,此皆夹阴伤寒也。”《重订通俗伤寒论·夹阴伤寒》:“房劳伤精而后骤感风寒,或夏月行房后,恣意乘凉,触犯风露。证身热面赤,或不热而面青小腹绞痛,足冷踡卧,或吐或利,心下胀满,甚则舌卷囊缩,阴极发躁,或昏沉不省,手足指甲皆青,冷过肘膝,舌苔淡白滑嫩,或苔黑滑,舌本胖嫩。脉六部沉细,甚或伏绝,或反浮大无伦,沉按豁豁然空。”治宜“外则先灸关元气海以回元阳;内则先用参附再造汤,助阳发表,或用麻附细辛汤人参干姜温经散寒。如脉伏绝,阴极发躁,继即神气昏沉,不省人事者,速用回阳急救汤,提神益气回阳生脉。”也有用来复丹二钱研末,放入脐中,或用麝香少许置脐中,上罨活杀白鹁鸽对剖半只,内去肠杂,外不去毛,用布扎紧,约三小时即去之[1]

参见阴证伤寒阴证伤寒为病证名[2]。指病邪直中阴经虚寒证[2]。见《通俗伤寒论·阴证伤寒》。分寒中太阴寒中少阴寒中厥阴三类[2]寒中太阴胃苓汤附子理中汤等方;寒中少阴真武汤附姜白通汤等方;寒中厥阴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2]。《伤寒广要·少阴病证候》:“自然阴证,人皆可晓,及至反常,则不能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揭去衣被,饮冷脉大,人皆不识,认为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必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按至筋骨,全无力者,必有伏阴,不可与凉剂。脉虽洪大,按之无力者,重按全无,便是阴证。”

5 伤寒而兼阴寒内盛之证·夹阴伤寒

夹阴伤寒伤寒而兼阴寒内盛之证[2]。出《轩岐救正论》。外感风邪内伤寒冷,头痛发热口渴呕吐大便清利,胸腹疼胀,燥闷不眠,脉浮数无力,宜参附理中汤[2]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0.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夹阴伤寒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夹阴伤寒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夹阴伤寒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