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经络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ng zhōng jīng luò

2 注解

风中经络为病证名[1]。即中经络[1]中风中经中络的统称[2]。见《寿世保元》。病在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但见口眼㖞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2]。与中脏腑相对而言,病情较轻[2]

参见中风中经中络中经络

中风(zhòng众)为病名[3]。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又名卒中[3]。指卒暴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的病证[3]中风病因,历代医书论述不同[3]。《医略十三篇》卷一以北宋前皆宗《灵》、《素》作外风论治;刘河间中风非外中于风,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东垣以中风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丹溪谓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王安道则谓刘、李、朱三说是以类中风之病视为中风而立论,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3]辨证分中络、中经中腑中脏[3]。《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对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者,又有闭证脱证之分[3]。本病可见于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等[3]

中经为病证名[4]中风类型之一[4]。《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病情较中络略重[4]。《医学正传·中风》:“或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謇涩者,此邪中于经也。”中经亦指风邪袭于经络而见瘾疹[4]。《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气中经,则身痒瘾疹。”

中络为病证名[4]中风证候类型之一种[4]。见《医门法律·中风门》。即“邪在于络”(《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4]中风证情最轻者[4]。《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盖口眼㖞斜肌肤不仁,邪在络也。”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0.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7.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治疗风中经络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风中经络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风中经络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