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òu xìng xīn dòng guò sù

2 英文参考

nodal tachycardia

3 概述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超过了100次/min以上。窦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动过速,其发生常与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它不是一种原发性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生理状态下可因运动、焦虑情绪激动引起,也可发生在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药物之后。在发热、血容量不足、贫血甲亢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低钾血症心衰等其他心脏疾患时极易发生。该病在控制原发病变或诱发因素后便可治愈,但易复发。

4 疾病名称

窦性心动过速

5 英文名称

sinus tachycardia

6 别名

nodal tachycardia

8 ICD号

I49.8

9 病因

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可引起心动过速。酒、茶、咖啡药物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在疾病状态中常见的病因发热低血压、缺氧、心功能不全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心肌炎窦性心动过速病因多为功能性的,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外因素。其产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

9.1 生理因素

正常人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饮咖啡、吸烟、饮酒等,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9.2 药物因素

如拟交感神经药物麻黄素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阻断药物阿托品咖啡因、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9.3 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尤其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心率常增快。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病人有窦性心动过速心率一般在100~120次/min,严重者心率可达到120~140次/min。

(3)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可达到30%~40%。

(4)休克休克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在轻度休克心率可达到100次/min以上;重度休克心率更快,可大于120次/min。

(5)急性心肌炎:多数患者可出现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的窦性心动过速

(6)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7)贫血发热感染、缺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手术后,均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10 病机

窦性心动过速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缩短,心率则加快。

10.1 生理因素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10.2 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心率往往加快,这是机体维持心脏血量的代偿性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代偿意义的。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这是由于在发病的初期,全身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并发感染发热等因素有关。如持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则是梗死面积大、心排血量减低、左心衰竭或坏死心肌愈合修复较差的反映。

(4)休克窦性心动过速的程度常作为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5)急性心肌炎:此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肌急性炎症而导致心功能受损所致。

(6)贫血发热感染、缺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手术后:均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2~15次。此外,在应用拟交感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或用迷走神经阻滞药物(如阿托品),解除了迷走神经心脏抑制,也均可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11 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心率增快影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有关,与基础心脏状态亦有关,当心率轻度增快时,心排血量增大,心脏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当心率过快时,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烦躁症状,甚至可出现胸痛症状个体差异也较大。通常从休息状态下心率70次/min左右增加至2.5倍左右(180次/min),心脏的工作效率最大;当超过180次/min时,则心脏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这是因为心率>180次/min时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有冠心病者更加明显),舒张末期缩短,心室充盈减少,每搏心排出量减少等所致。

体征:心率增快至100~150次/min,少数人可达160~180次/min。生理性者大多为一过性;系器质性心脏病所致者,则心动过速持续较久。心尖搏动有力,心音增强,颈动脉搏动明显。

12 窦性心动过速的并发症

如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心率过快或有心脏病的基础者可出现头晕晕厥、黑矇等并发症。

13 实验室检查

可有引起心动过速原发疾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

14 辅助检查

14.1 体表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发生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P-R 间期:在0.12~0.20s。

(3)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O.12s。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P-P间期缩短;而迷走神经兴奋时则P-P间期延长。

(4)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儿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14.2 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特点

(1)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的窦性P波频率:逐渐加快至100次/min以上,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逐渐减慢至原有水平。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的形态相同。

(2)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所记录的P波总数应>14.4万次。

(3)窦性心动过速时24h动态心电图所记录到的其他伴随情况:

①P波振幅变尖或增高:提示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头部。

②P-R段下移:此系受心房复极波的影响所致。

③可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ST-T改变:或原有ST-T改变,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时恢复正常。

④Q-T间期缩短。

⑤出现快心率依赖型阻滞、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15 诊断

1.P波有规律的发生  心动过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时限、振幅完全相同。

2.P波频率  大于10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

3.P-R间期  大于0.12s。

4.P-P间期  窦性心动过速开始时可逐渐缩短,终止时逐渐减慢至原有时限。

5.有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

16 鉴别诊断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在P波频率上有重叠现象,故易造成两者鉴别的困难。下列几点可助鉴别: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的P波不同。

(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频率多为100~180次/min,大多在160次/min左右。而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频率多在140次/min以下,很少超过150次/min。并易受运动、站立、进食、情绪激动、卧床、休息、呼吸(深吸气使心率加快、深呼气可使心率减慢)等因素的影响,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终止时有代偿间歇。而窦性心动过速是逐渐发生的,并且逐渐终止,终止时无代偿间歇。

(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的P-P间期绝对规律,而窦性心动过速时,P-P间期常有轻度不规则。

(5)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常有房性期前收缩出现,而窦性心动过速则无房性期前收缩

(6)用压迫眼球颈动脉窦刺激迷走神经方法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不能被终止但可诱发房室传导阻滞;而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则可被终止或诱发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通过以上方法逐渐减慢,不可能突然被终止;而停止压迫时,又可恢复到原有较快水平。

2.窦性心动过速时出现的ST-T改变与冠心病时ST-T改变的鉴别窦性心动过速时可表现ST段降低、T波平坦或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T-P段缩短,使P波与其前的T波重叠,此时不能将T-P段作为等电位线,去判断ST是否降低。窦性心动过速时由于P较高尖,其P波的复极波(Ta)亦较明显,其后段可延伸到ST段上,引起ST段降低,主要表现在Ⅱ、Ⅲ导联上。冠心病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相对性供血不足,导致ST段降低及T波改变。有些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后ST-T的改变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所以在窦性心动过速时不能单纯依据ST-T的改变去诊断冠心病,必须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全面考虑。

17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17.1 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2.对症处理。

17.2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3.症状明显时可给β受体阻滞剂或镇静剂等药对症处理

17.3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应主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辅以对症治疗。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等。窦性心动过速的纠正,常作为左心衰控制的指标之一。

17.4 心力衰竭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心力衰竭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不能使心率减慢。注意洋地黄过量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以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高为主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镇静药等。

17.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

在无明确的心功能不全时,窦性心率持续>110次/min时,为减慢心率,可临时试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药(如口服阿替洛尔6.25~12.5mg)或钙拮抗药(如口服硫氮卓酮15~30mg),需要时可8~12h服1次。继发于左心衰竭的窦性心动过速,应主要处理心力衰竭

18 预后

窦性心动过速的预后与心律快慢及基础心脏状态有关。轻度心动过速,心率<150次/min,无器质性心脏病者,预后良好。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心率>150次/min,则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减少,从而使原有心脏病加重。

19 窦性心动过速的预防

窦性心律100~15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在发病时首先应尽量避免诱因,如饮浓茶、喝酒及应用兴奋心脏加快心率药物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激动焦虑。如有心肺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对反复发作、症状明显而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时,应及时就诊,尽早查明原因,以利防治。

1.积极治疗原发病  消除诱因,是减少窦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关键。

2.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酒,减少本病诱发因素;起居有常,饮食适宜,勿过劳;适当体育锻炼,防止感冒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窦性心动过速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窦性心动过速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