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剂

补益剂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ǔ yì jì

2 英文参考

supplementing[and boosting]

formul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补益剂(supplementing [and boosting] formula[1])是指以补益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方剂的统称[2][2]。分补气剂补血剂气血双补剂补阴剂补阳剂阴阳并补剂[2]

4 补益剂适应

补益剂适用于人体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等原因所致的虚证,由于此时脏腑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衰弱,具有病位深、病势缓的特点,在治疗上可用滋补药物来填补其不足,使脏腑功能强壮[2]

虚证的发病过程虽较为复杂,类别亦很繁多,但归纳起来则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不同,并以各脏腑虚损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即虚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以五脏为目[2]。临床上虚证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之不同,因此补益药根据作用不同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5类[2]

人体在生理上存在气血同源阴阳互根的密切关系,而气与阳同属,阴与血相类,因此在治疗上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虽各有所主,但却不能截然分开[2]。就补气补血而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故在补血的时候常常配人补气药以使气旺血生;在补气的时候少佐补血药以使气血双补,同时能避免阴柔药阻碍气机[2]。就补阴补阳而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常在补阴的时候加入一些阳性药物,或在补阳的时候加入一些阴性药物,以使阴阳互根[2]

5 补益剂的使用注意

应用补益剂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要辨清虚实的真假[2]。由于“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无虚者不宜补,故对于真实假虚证不能使用[2]

第二,要辨清虚证的性质和部位,才能使补益有的放矢[2]

第三,由于补益之品多滋腻碍脾,故应适当配伍健脾和胃消导理气之品,以资运化,使全方补而不滞[2]

第四,补益方剂宜文火久煎,一般以空腹或饭前服用为佳[2]

第五,补气补阳方剂温燥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补阴补血方剂多滋腻,阳虚内寒者不宜使用[2]

第六,本类方剂虽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但滥用滥服则无益而有害,必须倡导加强锻炼、调畅情志、注意饮食,以全面增强体质[2]

6 补益剂分类

6.1 补气剂

补气剂具有补气作用,适用于肺脾气虚的病证,症见肢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则气促面色苍白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虚热自汗,或脱肛,或子宫下垂等[2]。常以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为主组成方[2]。代表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2]

其中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的基础方,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运化乏力之证[2]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2]补中益气汤长于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因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的气虚证中气下陷气虚发热证[2]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因温热暑热邪所气阴两虚之证[2]

6.2 补血剂

补血剂具有补血作用,适用于血虚的病证[2]。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淡甲枯、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舌淡脉细,或见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甚或闭经[2]。常以补血药如熟地、当归白芍阿胶等为主组成,或酌配补气之品使气旺血生[2]。代表方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2]当归补血汤重在补气生血,主治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证[2]

6.3 气血双补剂

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两虚的病证,症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食少倦怠、气短懒言、舌淡、脉虚无力等[2]。常以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等与补血药如当归阿胶白芍、熟地等共同组成方[2]。代表方如八珍汤泰山磐石散[2]。其中八珍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的合方,补气益血并重,是气血两虚的基础方,主治气血两虚证[2]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或脾不统血证[2]泰山磐石散益气养血之外,长于安胎,主治因气血虚弱妊娠所致的堕胎滑胎胎动不安[2]

6.4 补阴剂

补阴剂具有滋补阴液作用,适用于脏腑阴虚的病证,尤以肾阴虚为主[2]。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遗精口干唇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2]。常以补阴药如熟地、麦冬沙参阿胶龟板等为主组成方[2]。代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二至丸一贯煎补肺阿胶汤七宝美髯丹百合固金汤五子衍宗丸炙甘草汤[2]。其中六味地黄丸六经皆治,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重补肾肝,寒燥不偏,为补肾的常用方,主治肝肾阴亏诸症[2]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其滋阴补肾之力强于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不足证[2]大补阴丸重于滋阴降火,是滋阴降火的基础方,主治真阴不足所致虚火上炎证[2]二至丸滋补肝肾平补之剂,主治肝肾阴虚[2]一贯煎长于滋阴疏肝,主治肝肾亏虚、肝气不舒所致的阴虚肝郁肝胃不和等证[2]补肺阿胶汤养阴补肺,镇咳止血,主治因肺阴不足所致阴虚热证[2]百合固金汤滋肾润肺,止咳化痰,主治因肺肾阴亏,虚热内生所致虚火上炎证[2]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主治因肾精亏虚所致不育不孕证。炙甘草汤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主治因气虚血弱、心脉失养所致心动悸[2]

6.5 补阳剂

补阳剂具有温补脾肾阳气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弱证,症见腰膝酸冷、下肢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小便反多、尿后余沥、男子阳早泄、女子宫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尺部尤甚等[2]。常以温补肾阳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仙灵脾鹿角胶等为主组成方[2]。代表方如肾气丸右归丸[2]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证,该方纯补无泻,温肾之功强于肾气丸,是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常用方剂[2]

表12-1 常用补益剂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续表(出自《方剂一本通》)

分类

常用方剂

药物配伍

功用

主治

补血

四物汤

归脾汤

熟地为君,当归为臣

参芪为君,归龙眼为臣

养血调经

补血健脾养心

血虚血滞证

心脾二虚

补阴

六味地黄丸

熟地为君,山萸山药为臣

滋阴补肾

肾阴虚

补阳

肾气丸

桂附为君,六味为臣

补肾助阳

肾阳不足

补益剂的主要比较

图12.1 补益剂的主要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