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逆

针灸宜忌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nì

2 英文参考

five adverse syndrome

five deteriorated condition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五逆:1.针刺宜忌;2.五种逆证

4 针刺宜忌·五逆

五逆为针刺宜忌之一[1]。指在五种脉与证不符的危重病证,出现病势恶化的五组症候时,不宜针刺[1]

5 五种逆证·五逆

五逆为病证名,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五种逆证[2]

5.1 内证五逆

五逆内证五逆[2]。《黄帝内经灵枢·玉版》:“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又云:“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黄帝内经灵枢·五禁》:“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月囷)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

5.2 痈疡病之五逆

五逆为痈疡病之五逆[2]。因外伤或痈疽疮疡病因失治误治而出现的五组逆证[2]。出《黄帝内经灵枢·玉版》。即“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也。”证见五逆,显示病情危重[2]。后世痈疽之七恶证即其发展充实而提出的。另诸病皆有五逆证当予鉴别之。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