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法

中医治法 针灸学 涌吐法 中医学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八法 内治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ù fǎ

2 英文参考

emetic therapy[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therapy for inducing vomiti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mesis metho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吐法:1.八法之一;2.专指小儿推拿术的催吐方法

4 涌吐法

吐法八法之一,又称"涌吐法"[1]。指用具有催吐作用的方药、穴位或物理刺激方法(如羽毛探喉引吐)引起呕吐,治疗痰涎、宿食毒物停蓄而病位偏上之病证的治法[1][2]。适用于痰涎阻塞咽喉,妨碍呼吸;或误食毒物不久,尚在胃中;或食物停滞胃脘,胀满疼痛等病症[3]。临床上常用于诸如痰涎阻塞咽喉,妨碍呼吸;或食物停滞胃脘,胀满疼痛;或误食毒物时间不久,尚在胃中等急证[3]。痰涎里盛的癫狂喉痹,以及霍乱吐泻不得等,均可涌吐可解。催吐用药物实证瓜蒂藜芦胆矾等;虚证用参芦饮[3]吐法一般对孕妇禁用,虚弱人慎用[3]。因吐法伤胃气,故一般对孕妇禁用[3];老弱气衰,亡阳血虚,诸种血症,病势临危之人慎用[3]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王冰注:“越,谓越扬也。”

5 小儿推拿术的催吐方法

吐法专指小儿推拿术的催吐方法[3]。《厘正按摩要术》卷二:“吐法周于蕃曰:小儿外感风寒内伤乳食,致咳嗽呕吐,痰涎积聚,宜先用汗法。随将左手托病者脑后,令头向前,用右手中食两指插入喉间,捺舌根令吐。有乳吐乳,有食吐食,有痰吐痰。如初感于一吐之后,病即告退,再按证以手法施治,则愈矣。但孩儿已生牙齿,按牙关穴,牙关立开,须用竹笺笔杆之类,填牙龈,再入手指,庶免咬伤。须从容入口,恐伤喉腭。即或胃无积滞,用此一吐,亦舒通脏腑之气,若由版门推下横纹令吐者,不若按舌之快也。”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有吐法作用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吐法作用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吐法作用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吐法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