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呕·痰饮停胃证

呕吐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实呕 中医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í ǒu ·tán yǐn tíng wèi zhèng

2 英文参考

excessive vomiting with syndrome of phlegm-fluid stagnated in stomach[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实呕·痰饮停胃证(excessive vomiting with syndrome of phlegm-fluid stagnated in stomach[1])是指痰饮停胃,胃气上逆,以呕吐清水痰涎,脘闷痞满,不思饮食,口干不欲饮,饮水则吐,或头眩心悸,苔白滑或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实呕证候[1]

4 实呕·痰饮停胃证症状

实呕·痰饮停胃证患者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脘闷痞满不食口干不欲饮,饮水则吐,或头眩心悸,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2][3][4]

5 证候分析

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脾不运化,痰饮内停,胃气不降,故呕吐清水痰涎。气机不畅,故胸闷痞满痰饮停于中焦脾气不得升,则口干不欲饮。胃气上逆,故饮水则吐。水饮上犯,清阳之气不展,故头眩水气凌心,则心悸。苔白滑或腻、脉弦滑,为痰饮内停之象。本证以呕吐清水痰涎与头眩心悸为临床特点。[4][4]

6 实呕·痰饮停胃证的治疗

6.1 治法

实呕·痰饮停胃证治宜温化痰饮和胃降逆[4]

实呕·痰饮停胃证治宜化饮和胃止呕[4]

6.2 方药治疗

实呕·痰饮停胃证可用小半夏汤[备注]小半夏汤(《金匮要略方论》):半夏生姜苓桂术甘汤[备注]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方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加减治疗。前者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后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健脾燥湿,温化痰饮。如吐清水痰涎多者,可加用牵牛子白芥子各2克,研末装胶囊,每日分三次吞服,可增强化痰蠲饮。如痰郁化热,壅阻于胃,胃失和降,出现眩晕心烦、少寐、恶心呕吐等证,可用温胆汤[备注]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橘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茯苓以清胆和胃,除痰止呕[4]

6.3 针灸治疗

[4]

选穴:以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章门公孙中脘丰隆内关

随证配穴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心悸者,加神门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或加灸。

方义:脾之募穴章门,配公孙健脾蠲饮。胃之募穴中脘,配丰隆和胃化痰痰饮既除,则胃气降而呕吐止。内关已如前述。

6.4 食疗

6.4.1 推荐食材

实呕·痰饮停胃证患者建议食用生姜萝卜茶叶砂仁丁香柿蒂[4]

6.4.2 推荐食疗

[4]

1.砂仁萝卜饮(《中国药膳学》):砂仁6g,萝卜500g。砂仁捣碎,萝卜切小片,同煎汤,分3次服。食后半小时热服

2.茗粥(《养生随笔》):茶叶30g,粳米50g。浓煎茶叶汁,入粳米粥内。空腹食用。

3.砂仁酒(《中国药膳学》):砂仁30g,白酒500g。砂仁捣碎,纱布包,浸酒7天,饭后酌饮。

7 关于呕吐

呕吐(vomiting[4])为病证名[5]。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呕吐是一个症状,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5]。所以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5]。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其实呕与吐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并称为呕吐[5]呕吐干呕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辨证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所以合并在一起讨论[5]

实呕外邪犯胃、痰饮停滞、宿食不消及气逆火郁所致的呕吐[6]。《景岳全书·实呕证治》:“凡实邪在胃而作呕者,必有所因,必有见证。若因寒滞者,必多疼痛;因食滞者,必多胀满;因气逆者,必痛胀连于胁肋;因火郁者,必烦热燥渴,脉洪而滑;因外感者,必头身发热,脉数而紧。”治宜祛邪和胃[6]

呕吐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中,其中以胃肠道疾患最为常见,如急性胃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食管癌十二指肠壅滞症等,其他如神经性呕吐内耳眩晕呕吐,以及颅脑病变所致的呕吐,也均可参照辨证施治[6]

呕吐现常分为实呕(包括寒邪犯胃证食积证胃热证外邪犯胃证痰饮停胃证肝气犯胃证暑湿证等)、虚呕(包括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呕吐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3-146.
  3. ^ [3]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59.
  4. ^ [4]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2-6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实呕·痰饮停胃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实呕·痰饮停胃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实呕·痰饮停胃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实呕·痰饮停胃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