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态

中医诊断学 舌态 望诊 舌诊 中医学 舌象 舌质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 tài

2 英文参考

tongue condi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舌态舌诊中望舌的动态[1]舌体活动灵便,伸缩自如为正常舌态,病变的舌态包括痿软、强硬、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等[2]。正常舌态是居于口中,柔软润泽,活动灵巧,伸缩自如[2]。望舌态的病候主要有舌萎舌短舌强舌謇舌颤吐舌弄舌[2]

4 舌萎·舌态

舌萎舌象[3]。即舌痿[3]舌痿舌体萎废,不能自由转动[4]。《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舌萎。”脾主肌肉,舌以肌肉为本,脾衰则舌痿[4]。或因阴液耗损,筋脉失养所致[4]。新病舌干红而痿,是热灼阴伤;久病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久病舌淡白而痿,是气血俱虚[4]。症见舌短缩而痿,肌肉软[4]。治宜滋阴养血或补中养血[4]

5 舌短·舌态

舌短舌象[4]。又称舌缩[4]舌体紧缩而难以伸张[4]。兼见舌淡而苔白润,是寒凝经脉舌红绛而干,无苔或有焦黑苔,是热病伤津舌胖黏腻而短,是痰湿阻闭;舌短缩强硬,神昏不语者,多属厥阴心包危重证[4]

6 舌强·舌态

舌强舌象[4]。指舌体伸缩不利的征象[4]外感热病常见于热入心包内伤杂病多见于中风[4]。亦可由热盛伤津痰浊壅阻所致[4]。《诸病源候论·风舌强不得语候》:“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医林绳墨》卷七:“涎痰壅盛,则舌强而难吞。”《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源流》:“痰迷舌强者,宜防己僵蚕木通、菖蒲、竹沥山栀、南星、半夏荆芥陈皮。亦有中风病而舌强舌卷、不能言者,宜大秦艽汤,若天热加知母五分。”

7 舌謇·舌态

舌謇(jiǎn检)同舌蹇[4]舌蹇(jiǎn检)为症状[4]。又名舌涩[4]。系指舌体转动不灵语言謇涩之谓[4]。多因脾胃积热津液灼伤所致[4]。症见舌体卷缩,转动不灵,言语不清[4]。治宜清热生津导赤散加减[4]。或升麻葛根汤薄荷黄芩、枯梗等;若因中风暑痉痰阻心窍者,宜豁痰开窍,用温胆汤加减[4]

8 舌颤·舌态

舌颤舌象[4]。又称战舌[4]。舌头颤动[4]。多因内风或酒毒所致[4]。舌淡红或淡白而蠕蠕微动,多属心脾两虚血虚生风;舌紫红而颤动,多属肝风内动热极生风;舌紫红,挺出颤动,可见于酒精中毒[4]

9 吐舌·舌态

吐舌为病证名[5]见明·薛铠保婴撮要》。又名舌舒[5]。指患儿舌头不断地伸出口外,伸出较长而缩回较慢或久而不收者[5]。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5]。舌乃心之苗,心经有热,引起舌头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出,以图舒缓[5]。临床上不仅有吐舌的表现,而且还有面红烦渴,小便赤涩心热症状[5]。治以清心泻热为主[5]。用泻心导赤汤[5]

10 弄舌·舌态

弄舌为病证名[6]

10.1 蛇丝惊

弄舌又名蛇丝惊[6]。出《小儿药证直诀》。即患儿舌头频频外伸,随露随收,并上下、左右掉弄如蛇舌者,与久露不收的吐舌有别[6]。在温热病过程中往往见之[6]。明·方贤奇效良方》:“夫弄舌者,脾脏微热,今舌络微紧,时时舒舌。”舌乃心之苗,脾络系舌本弄舌多由心脾积热所致[6]心热偏重者,多见面赤心烦,渴喜冷饮,甚者扰动欲惊;脾热偏重者,多见面黄腹胀大便黄稠而臭甚[6]。治宜清脾泻热,用泻黄散[6]。一般不宜过用寒凉,否则损脾耗液,最易变成疳证[6]

10.2 吐弄舌

弄舌吐弄舌[6]吐弄舌症状[7]舌体伸长而弛缓,称吐舌;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称弄舌[7]。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7]

1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4.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6.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73.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