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法

润燥法 中医治法 中医学 中医治疗学 内治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ùn zào fǎ

2 英文参考

moistening dryness metho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润燥法治法。指用具有养阴生津润燥作用的方药,治疗燥证治法[1]

燥邪有内、外之分,治法有宣、润之别,故本法又分为清宣外燥法、滋润内燥法2类。

4 清宣外燥

清宣外燥法用于治疗外燥证外感凉燥证,宜清宣温润,方如杏苏散外感温燥证,宜清宣凉润,方如桑杏汤等。常用药如桑叶杏仁沙参贝母麦冬枇杷叶等。

5 滋润内燥

滋润内燥法用于治疗内脏津亏或感受温邪化燥伤阴所致的各种内燥证。肺燥阴伤,宜清燥润肺,方如清燥救肺汤;胃燥阴伤,宜生津养胃,方如麦门冬汤;肾燥阴伤,宜养阴滋肾、润肠通便,方如增液汤。常用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花粉、生地、元参白芍等。

6 注意事项

润燥药物多滋腻,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凡湿痰中阻或脾胃虚弱者,均不宜用或慎用。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有润燥法作用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润燥法作用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润燥法作用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润燥法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