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6 《圣惠》卷三十八
6.1 方名
6.2 别名
6.3 组成
前胡2两(去芦头),黄芩3分,甘草半两(生,锉),知母1两,牡蛎1两(烧,为粉),石膏2两。
6.4 主治
6.5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6.7 附注
7 《圣惠》卷七
7.1 方名
7.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大腹皮3分(锉),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杏仁1两(汤浸),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泽泻1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7.3 主治
肾脏虚损,脾气乏弱,津液不荣,上焦生热,多唾稠粘,胸膈壅滞,不欲饮食。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8 《圣惠》卷六
8.1 方名
8.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半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细辛半两,枇杷叶半两(拭毛,炙微黄),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8.3 主治
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9 《圣惠》卷九
9.1 方名
9.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细辛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赤茯苓1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诃黎勒1两半(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9.3 主治
9.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0 方出《千金》卷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三○六
10.1 方名
10.2 组成
前胡2两,芎2两,甘草2两,当归2两,石膏2两,人参2两,桂心2两,橘皮2两,芍药3两,半夏4两,生姜5两,大枣30枚,(一方无黄芩)。
10.3 主治
10.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3升,下黄芩3两,合煮取3升,分3服。
10.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以三焦真火式微,不能温养中土而致呕吐。用芩、姜、半、归、芍、参、甘下气温中诸味,但取石膏以治标热,桂心以代附子,川芎以佐归、芍,橘皮以佐姜、半,大枣以佐参、甘;以无坚满,故无取于消、黄;以无消渴,故无取于麦冬、栝楼、滑石。
11 《普济方》卷二十八引《千金》
11.1 方名
11.2 组成
前胡2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次,去滑),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2两,麻黄1两(去根节),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陈皮1两(洗,浸去白瓤),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制),甘草3两(炙微赤,锉)。
11.3 主治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2 《圣惠》卷五
12.1 方名
12.2 别名
12.3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大腹皮3分(锉),赤芍药半两,赤茯苓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旋覆花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2.4 主治
12.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2.7 附注
13 《圣惠》卷七十四
13.1 方名
13.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半,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芎2两,当归3两(锉,微炒),麦门冬1两(去心),白术1两半,甘草3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
13.3 主治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4 《圣惠》卷五十一
14.1 方名
14.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丁香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1两(锉),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草豆蔻1两(煨,去皮),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
14.3 主治
14.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5 《普济方》卷一六六
15.1 方名
15.2 别名
15.3 组成
前胡7钱半,人参7钱半,赤茯苓(去皮)7钱半,紫苏7钱半,陈皮(去白)半两,半夏曲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甘草半两,木香半两。
15.4 主治
温饮停留肢体,时疼痛,气膈,痰热客于上焦,心下痞闷,不欲饮食,头目眩昏。痰气客肺,上喘气促。
15.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7分,煎至1盏,去滓,取7分热服,1日3次。
15.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5.7 附注
16 《玉机微义》卷九
16.1 方名
16.2 组成
大黄半两,桔梗1钱,枳壳1钱,前胡1钱,杏仁1钱,葛根2钱。
16.3 主治
胃气实热,唇口干裂,中心热躁,大便秘结,非时烦渴,睡中口内生涎。
16.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入姜煎服。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7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17.1 方名
17.2 组成
前胡1两,赤茯苓1两,大腹皮5钱,人参5钱,木香3钱,槟榔3钱,大黄3钱。
17.3 主治
17.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沸热点服。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8 《杨氏家藏方》卷十
18.1 方名
18.2 别名
18.3 组成
18.4 主治
18.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酒、童便共1盏半,猪胆1枚取汁,猪脊髓1条,葱、薤白各3寸,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冷服。
18.6 附注
柴胡梅连散(《玉机微义》卷九引《瑞竹堂方》)、柴前梅连散(《玉机微义》引《瑞竹堂方》,见《医方类聚》卷六十三)、八煎散(《医方类聚》卷二一五引《医林方》)、柴胡梅连汤(《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清骨散(《胎产心法》卷下)。
19 《产宝诸方》
19.1 方名
19.2 组成
半夏(汤洗7次,切)6两,陈皮6两,白茯苓3两,前胡3两,枳壳(麸炒赤,去瓤)3两,甘草(炙)3两。
19.3 主治
19.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1日2-3次,不拘时候。
1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 《圣惠》卷二十九
20.1 方名
20.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诃黎勒皮1两,赤茯苓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3分,射干3分,生干地黄1两,人参3分(去芦头),紫菀3分(去苗土),甘草3两(炙微赤)。
20.3 主治
2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1 《圣惠》卷六十二
21.1 方名
21.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黄芩1两,知母1两,甘草1两(锉,生用),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耆1两(生,锉),赤芍药1两,当归1两。
21.3 主治
21.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2 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一
22.1 方名
22.2 别名
22.3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石膏2两,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生,锉),芦根2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子芩1两,赤芍药1两,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22.4 主治
22.5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2.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2.7 附注
23 《圣惠》卷四十六
23.1 方名
23.2 组成
前胡3分(去芦头),木通3分(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旋覆花半两,紫菀半两(去苗土),款冬花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半两(锉)。
23.3 主治
2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4 《圣惠》卷四十三
24.1 方名
24.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茯苓1两,陈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紫苏子1两(微炒),槟榔1两,木香3分,草豆蔻1两(去苗)。
24.3 主治
腹虚胀满,不欲饮食。
24.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5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六
25.1 方名
25.2 组成
前胡3分(去芦头),木香3分,五味子3分,桔梗3分(去芦头),赤芍药3分,当归3分,槟榔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25.3 主治
25.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6 《圣惠》卷十五
26.1 方名
26.2 组成
前胡2两(去芦头),川升麻2两,百合1两半,贝母1两半(煨令微黄),紫菀1两半(去苗土),桔梗1两半(去芦头),石膏3两,麦门冬2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26.3 主治
26.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7 《鸡峰》卷五
27.1 方名
27.2 组成
前胡1两,川升麻1两,地骨皮1两,杏仁(汤去皮尖,麸炒黄)1两,紫菀1两半,石膏2两半,麦门冬2两,甘草半两。
27.3 主治
27.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大盏,竹叶5-7片,煎至5分,去滓,非时温服。
2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8 《圣惠》卷二十二
28.1 方名
28.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白术1两,防风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茯神1两,细辛半两,蔓荆子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8.3 主治
2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薄荷3-7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9 《圣惠》卷二十一
29.1 方名
29.2 组成
前胡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子芩半两,栀子仁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防风半两(去芦头),甘菊花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
29.3 主治
29.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30 《圣惠》卷十一
30.1 方名
30.2 组成
前胡3分(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桂心半两,诃黎勒皮1两,木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30.3 主治
30.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30.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1 《圣惠》卷十七
31.1 方名
31.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干地黄3分。
31.3 主治
31.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茹1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1.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2 《圣惠》卷三十二
32.1 方名
32.2 别名
32.3 组成
前胡3分(去芦头),防风1两(去芦头),决明子1两,木通1两(锉),茯神3分,羚羊角屑3分,玄参半两,川升麻3分,地骨皮半两,川朴消1两。
32.4 主治
肾脏风毒冲眼,赤痛及紫色。
32.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32.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32.7 附注
33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张涣方
33.1 方名
33.2 组成
前胡1两,甘草(炙)半两,桔梗半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黄芩半两,柴胡(去苗)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
33.3 主治
33.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入生姜2片,大枣1枚,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
3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4 《圣惠》卷十四
34.1 方名
34.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桂心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半,大腹皮3分,桑根白皮1两半(锉)。
34.3 主治
34.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4.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5 《圣惠》卷十三
35.1 方名
35.2 组成
柴胡1两(去苗),防风3分(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黄芩1两,葛根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35.3 主治
伤寒后,已经10余日,潮热不退,身体沉重,昏昏如醉,恐成坏病。
35.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36 《圣惠》卷十二
36.1 方名
36.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芎3分,白术3分,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桔梗半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36.3 主治
36.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3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7 《圣惠》卷八十三
37.1 方名
37.2 组成
前胡半两(去芦头),丁香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1分(去芦头)。
37.3 主治
37.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38 《圣惠》卷七十八
38.1 方名
38.2 组成
前胡(去芦头)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半两,旋覆花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甘菊花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赤茯苓半两,石膏2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38.3 主治
产后痰壅头痛,心胸不利。
38.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39 《圣济总录》卷十三
39.1 方名
39.2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当归(切,焙)1两,知母1两,贝母(去心)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半,芎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白术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天仙藤1两半,乌头(炮裂,去皮尖)1两半。
39.3 主治
风成寒热,肢体烦疼。
39.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3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40 《圣惠》卷二十八
40.1 方名
40.2 组成
前胡1两半(去芦头),旋覆花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白术1两。
40.3 主治
4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41 《圣惠》卷八十四
41.1 方名
41.2 组成
前胡半两(去芦头),黄芩1分,赤茯苓1分,石膏1两(细研),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
41.3 主治
41.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42 《圣惠》卷三十一
42.1 方名
42.2 组成
前胡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3分(锉),地骨皮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木通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赤茯苓1两。
42.3 主治
42.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43 《圣惠》卷三十七
43.1 方名
43.2 别名
43.3 组成
前胡(去芦头)3分,木通(锉)3分,大青3分,青竹茹3分,麦门冬(去心)3分,川升麻1两,玄参1两,黄柏半两(锉),川芒消1两。
43.4 主治
43.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43.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3.7 附注
44 《圣惠》卷七十五
44.1 方名
44.2 组成
前胡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44.3 主治
44.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4.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5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45.1 方名
45.2 别名
45.3 组成
前胡1两半(去芦头),茅根2两(锉,去须),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1两(炙),黄芩半两。
45.4 主治
45.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中盏,入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45.6 制备方法
上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