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痿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 máo wěi

2 英文参考

flaccid paralysis characterized by xeroderm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皮毛痿为病证名[1]。因肺热叶焦,致皮毛枯萎,足痿躄之证。痿证之一[1]。见《医宗必读·痿》。《医宗必读·痿》:“肺痿者,皮毛痿也。”又名皮痿肺热痿,亦称肺痿[1]。由于肺热叶焦,病及皮毛所致[1]。症见皮毛枯萎,或咳呛气急等;若病邪留着不去,可使筋、脉、骨、肉失养,发生痿蹙[1]。《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肺主身之皮毛,……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治宜清热生津养阴润肺[1]。选用二母二冬汤知柏天地煎清燥救肺汤犀角桔梗汤玉华煎等方[1]

参见痿:痿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亦称痿躄[2]。指四肢痿软无力[2]。尤以下肢痿废,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2]。《证治准绳·杂病》:“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儒门事亲》卷一:“躄者,足不能伸而行也。”其发病原因,《内经·痿论》谓因五脏之热,以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并有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之说[2]。又阳明经脉虚,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与劳累过度,居处潮湿,也可导致本病[2]。仲景在《伤寒论》中认为伤寒病汗、吐、下后可以成痿;在《金匮要略方论》谓酸伤筋,咸伤骨亦足以致痿[2]朱丹溪肾水不能胜心火,火上烁肺与湿热湿痰瘀血,可以致痿[2]。后世又有暑痿夏痿食积痿、血虚痿气虚痿、肾肝下虚痿、痢后痿等名[2]。治疗法则,《内经》谓“独取阳明”,朱丹溪主“泻南补北[2]。此外,尚有清热润燥、清热燥湿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益气健脾化痰行瘀消导等,并可结合针灸推拿[2]。本病可见于中枢或周围神经肌肉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多种器质性或功能性疾患[2]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皮毛痿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皮毛痿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皮毛痿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皮毛痿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