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丸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òu lú wán

2 《准绳·疡医》卷五:漏芦丸

2.1 处方

漏芦1两,枳壳麸炒,去瓤)3两,苦参3两,防风、川大黄乌蛇

2.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风瘾疹

2.4 用法用量

方中后三药用量原缺。

2.5 摘录

《准绳·疡医》卷五

3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漏芦丸

3.1 处方

漏芦去芦头)1两,艾叶(去梗,炒)4两。

3.2 制法

上为末,用米醋3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

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用温米饮送下。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4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漏芦丸

4.1 处方

漏芦去芦头,生)半两,毕茇(生)半两,木香半两,干蝎(头尾足全者,炒)半两,阿魏1分(用醋化面和作饼,慢火炙),硇砂1分(别研)。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4.3 功能主治

补益元脏。主肾虚冷。

4.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煨葱酒嚼下,不拘时候。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5 《准绳·疡医》卷五

5.1 方名

漏芦丸

5.2 组成

漏芦1两,枳壳麸炒,去瓤)3两,苦参3两,防风、川大黄乌蛇

5.3 主治

风瘾疹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用温浆水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6 附注

方中后三药用量原缺。

6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6.1 方名

漏芦丸

6.2 组成

漏芦3两,葳蕤(焙,切)3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3两,苦参4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秦艽(去苗土)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防己1两,玄参3两,白术1两半,黄耆(锉)1两半,大黄(锉,炒)3两,黄芩(去黑心)1两。

6.3 功效

轻腰脚,通肠胃,去肺中热毒。

6.4 主治

脚气肿满生疮,积年不愈,或饮酒塞滞,散在腠理;及风痒疥癣,毒气下注。

6.5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恶实根酒送下。

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圣惠》卷九十三

7.1 方名

漏芦丸

7.2 组成

漏芦2两,猪肝1两(煿干),楮树根白皮1两(锉)。

7.3 主治

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

7.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温水研下,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8 《圣惠》卷四十五

8.1 方名

漏芦丸

8.2 组成

漏芦1两,葳蕤1两,槟榔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防风半两(去芦头),独活半两,秦艽1两(去苗),五加皮3分,赤芍药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耆3分(锉),黄芩半两,乌蛇3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

8.3 主治

脚气肿盛,生疮久不愈,脓血长流,疼痛发歇。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