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阴虚肺热证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证名 咳血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ē xuè ·yīn xū fèi rè zhèng

2 英文参考

hemoptysis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lung hea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咯血·阴虚肺热证(hemoptysis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lung heat[1])是指阴虚内热,灼伤肺络,以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咯血证候[1]

4 咯血·阴虚肺热证症状

咯血·阴虚肺热证患者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2][3]

5 证候分析

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阴虚肺热肺失清肃,故咳嗽痰少。火热灼肺,损伤肺络,故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阴虚津乏,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阴虚火旺,则颧红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有热之象。[3]

6 咯血·阴虚肺热证的治疗

6.1 治法

咯血·阴虚肺热证治宜滋阴润肺,宁络止血[3]

6.2 方药治疗

6.2.1 方药

咯血·阴虚肺热证可用百合固金丸[备注]百合固金丸(《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贝母百合当归、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加减治疗。本方以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滋阴清热,养肺生津当归白芍柔润养血;贝母甘草肃肺化痰止咳。方中之桔梗其性升提,于咳血不利,在此宜去。可加白芨藕节白茅根茜草止血,或合十灰散[备注]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凉血止血。反复咳血咳血量多者,加阿胶三七养血止血潮热颧红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等清退虚热盗汗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牡蛎等收敛固涩。[3]

6.2.2 单方验方

天门冬丸(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天门冬30克,甘草茯苓阿胶各15克,杏仁贝母各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每日3次。

姜氏支扩方(姜春华验方处方野百合9克,蛤粉9克(包),百部9克,麦冬9克,天门冬9克,白及15克。水煎服。

三黄花蕊石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降香12克,花蕊石12克。

6.3 食疗

6.3.1 推荐食材

咯血·阴虚肺热证患者建议食用百合麦冬阿胶当归白芍猪肺[3]

6.3.2 推荐食疗

[3]

1.生津茶(《中国食疗大全》):青果5个打碎,黄梨1只去皮,鲜芦根2根,与菊花10g,麦冬10g,鲜藕10片煎汁,代茶饮

2.百合粥(《本草纲目》):鲜百合50g,洗净去皮,粳米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半熟加入百合,再熬成粥。

3.沙参心肺汤(《中国食疗大全》):北沙参15g,玉竹15g洗净,包纱布。猪心、肺洗净,挤尽血水,与沙参玉竹同煮,加入料酒、葱,武火煮沸,文火熬熟。

4.鲜藕雪梨汁:鲜藕节250克(洗净去节),雪梨1~2个(去皮及心),共榨取汁,分2次服。适用于各型咳血

5.百合沙参玉竹炖水鸭:百合北沙参玉竹各30克,水鸭1只(去毛脏),加适量水共煲烂熟,加盐调味分次服食。适用于阴虚肺热之复发。

6.4 针灸治疗

可酌选尺泽孔最鱼际肺俞足三里太溪等穴。阴虚火旺百劳然谷

7 关于咯血

咯是指用力使东西从食道气管里出来;咳是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一种反射作用;嗽古代与咳同义。咯血(见《儒门事亲·咯血衄血嗽血》)、咳血(见《严氏济生方》)、嗽血(见《证治要诀·诸血门》)实际经常混谈。

咳血为病名[4]血证之一。又称嗽血(见《症因脉治·嗽血论》)[4]。《中医药学名词》作咯血[4][5]。是指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即患者咳嗽出血痰中带血丝,或痰血相兼的表现[5]。血由肺而来,经气咳嗽而出,或痰中带有血丝,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5]咳血由肺络受损所致[5]。因肺为娇脏,又为脏腑华盖,喜润恶燥,喜清恶浊,不耐寒热,故邪气犯肺,使肺失清肃则为咳嗽损伤肺络,血溢脉外,则为咳血[5]

咳血来自肺脏者,多因外感风热燥火,或木火刑金阴虚火动,灼伤肺络所致[5]

丹溪心法·咳血》说:“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者。”

症因脉治·嗽血论》说:“咳血嗽血。”

医林绳墨·血论》:“从嗽而来于肺者为咳血。”

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咽中胃管呕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

赤水玄珠》卷九:“嗽出痰内有血者,名咳血,又云嗽血。其因有二,热壅于肺者易治,不过凉之而已,久嗽损于肺者难治,此已成劳也。”

张氏医通·诸血门》:“咳血者,因咳嗽而见血,或干咳,或痰中见红丝血点一两口,气急喘促。此虽肺体自燥,亦为火逆,咳伤血膜,而血随痰出也。……治宜六味丸加门冬、五味清金壮水为主,略兼阿胶贝母百合、款冬、紫菀润肺止咳之剂。血止后胃虚少食,气息不续者,劫劳散半夏紫菀茸及琼玉膏调理之。咳血久而成劳,或劳而咳血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冲潮热盗汗减食,异功散阿胶,或四君子加黄芪鳖甲麦冬五味阴虚火动而咳血,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生料六味丸加茜根、乌贼骨、童便。”

咳血可见于西医的支气管扩张肺炎、肺部结核肺癌等疾病[5]

详见咳血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6-97.
  3.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105-106.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9.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