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和解剂

关联数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和解剂

治疗脏腑失和的和解剂:凡以和法为指导,选择适宜的药物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用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调、寒热错杂以及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和解剂适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或肝气郁结,横逆犯土;或寒热互结中焦而致痞证;或表里同病等证。和解剂原只用于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后来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肝脾(胃)不调(合)、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病证。这类病证既有正气不足的一面,又有邪气盛实的一面;既有津液停聚为痰湿的一面,又有阳气郁而化热的一面,与单纯的表证或里证完全不同。因此,治疗的方法及其方剂的配伍组成也不像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等那样单纯,往往需要两脏同治、寒热并用、邪正兼顾,才能使机体的各项功能重新恢复和谐。所以本章方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4类。使用和解剂时,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