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寒痢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关文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寒痢

寒痢为病证名。指痢疾因于寒客肠胃者。《时病论》卷三:“寒痢之证,实因炎热贪凉,过食生冷,冷则凝滞,中州之阳,不能运化,清气不升,脾气下陷,以致腹痛后重,痢下白色,稀而清腥,脉迟苔白者,当去其寒,兼扶脾土……然而寒痢亦有赤色者,不可不别,总之以脉迟苔白为据。”治宜理中汤加诃子、肉豆蔻、木香、砂仁等。《医学入门》治寒痢色白稀溏,肠鸣下坠不甚,用不换金正气散加乌梅、陈皮;肢冷便清,用姜附汤、理中汤,日久用黄连补肠汤。冷痢指痢疾之由肠虚寒客所致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冷痢者,由肠胃虚弱,受于寒气,肠虚则泄,故为冷痢也。凡痢,色青色白色黑,并皆为冷痢。”《证治要诀》治冷痢下如胨胶,或如鼻涕,先服除湿汤加木香,吞感应丸,继进理中汤。《张氏医通》卷七治积久冷痢,少腹酸痛,结滞不爽,用千金温脾汤去甘草加桂心倍香附、人参。痢疾(dysentery)为病名。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