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耳敷药法

中医治法 针灸学 中医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ē ěr fū yào fǎ

2 英文参考

Application method on cutting the ear

3 注解

割耳敷药法亦称耳穴割治法。是用手术刀或瓷碗片在耳廓穴位上划破皮肤敷药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法是在民间“割耳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一种强刺激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割耳对耳穴的机械性刺激,以及所敷药物对耳穴及其周围血管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中枢神经反射性地调节各种生理机能活动平衡。根据临床应用观察,此法具有镇静、止痒、止痛、脱敏等作用,主要用以治疗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等各种皮肤疾患,并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有一定的疗效.常用的敷药主要有胡蒜泥(去皮紫皮蒜二份,胡椒粉一份,研磨为泥),均以配制新鲜者为佳。施术前严密消毒,用刀片浅浅划破耳穴表皮,长约2~3毫米,以出血为度,不宜过深。然后取配制好的米粒大小的药泥涂敷创口,用胶布固定即可。每4天割治一次,两耳交替划割。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