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留

针灸学 经穴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ú liú

2 英文参考

Fùliū KI7[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注解

伏留复溜。出《脉经》。[1]

复溜经穴名(Fùliū KI7)。出《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属足少阴肾经经穴五行属金。复,同“伏”,深伏;溜,通流。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正坐或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前方→踇长屈肌。有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脊髓炎、下肢瘫痪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现代研究:①针刺健康人的复溜穴,出现抑制肾脏水利尿作用,排出量较正常减少。②针刺本穴,在X线下观察到对阑尾蠕动加强作用,能促使阑尾腔内钡剂的排空。[2]

4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8.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9.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