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柿蒂汤

降气剂 理气剂 中医学 方剂学 中药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īng xiāng shì dì tāng

2 英文参考

Dingxiang Shidi 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ingxiang shidi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3 概述

丁香柿蒂汤同名方约有四首[1],其中《症因脉治》卷二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丁香6g、柿蒂9g、人参9g、生姜6g,具有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效,主治虚寒呃逆,是治疗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中虚寒证者。

4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丁香柿蒂汤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丁香柿蒂汤,其组成为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水煎服。功能益气温胃,祛寒降逆。治胃寒呃逆胸痞,脉迟者。方中丁香温胃以行滞气柿蒂苦温降气,涩以止呃,共为主药;辅以人参益气补虚,佐以生姜温中散寒。合而用之,使寒散气行,胃虚恢复,则痞呃自止[2]

4.1 处方

丁香6g、柿蒂9g、人参9g、生姜6g[3]

4.2 功能主治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丁香柿蒂汤具有温中降逆止呃,益气和胃的功效。主治胃虚有寒,呃逆不止,或恶心呕吐,得热则减,得寒则甚者,胸烷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3] 。

4.3 使用注意

胃热呃逆者,不宜使用本方。[3]

4.4 方解

本方是为虚寒呃逆而设,常是因为久病耗伤脾胃阳气,使胃气虚寒,失于和降,气机上逆所致。故治宜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法。方中丁香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为治疗胃寒呃逆之要药;柿蒂善降胃气,亦为治疗胃气上逆呃逆的要药,两药配伍温胃散寒,降逆止呃,共为君药生姜呕家圣药,与丁香柿蒂合用,则温胃降逆之功尤著,为臣药。更配人参甘温益气,补虚养胃,为佐药。4药合用,共奏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使胃寒散,胃虚复,气逆平,则呃逆胸痞自除。[3] 

4.5 临床运用

[3]

1.本方是治疗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呃逆胸痞、舌淡、苔白、脉沉迟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胃气不虚者,可减去人参;若胃寒较甚者,酌加吴茱萸干姜等以增强温中祛寒之力;若兼气滞胸脘胀满者,加陈皮木香等以理气除满。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中虚寒证者。

4.6 歌诀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寒中气伤。

4.7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5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丁香柿蒂汤

5.1 处方

丁香柿蒂、良姜、官桂、半夏姜汁炒)、陈皮木香(另磨)、沉香(另磨)、茴香藿香厚朴姜汁炒)、砂仁等分甘草减半,乳香(为末)。

5.2 制法

上锉1剂。

5.3 功能主治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丁香柿蒂汤虚寒呃逆,手足冷,脉沉细者。

5.4 用法用量

方中乳香用量原缺。

寒极,手足冷,脉沉细,加附子干姜,去良姜、官桂。

5.5 摘录

万病回春》卷三

6 妇人良方》卷八方之丁香柿蒂汤

6.1 方名

丁香柿蒂汤

6.2 组成

丁香10粒,柿蒂15个。

6.3 主治

妇人良方》卷八方之丁香柿蒂汤主治咳逆

6.4 用法用量

(口父)咀。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热服

6.5 摘录

妇人良方》卷八

7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丁香柿蒂汤

7.1 方名

丁香柿蒂汤

7.2 组成

人参2钱,白茯苓2钱,陈皮2钱,良姜2钱,丁香2钱,柿蒂2钱,甘草5分。

7.3 主治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丁香柿蒂汤吐利、大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7.4 用法用量

生姜5片,水煎服。

7.5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
  3. ^ [3]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