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壳

中药材 中医学 活血化瘀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āo dòu ké

2 英文参考

pericarpium canavaliae[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刀豆壳中药名,出自清代汪双池所著的《医林纂要·药性》[1]

4 出处

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

5 拼音名

Dāo Dòu Ké

6 来源及产地

豆科植物刀豆 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的果壳[1]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去种子,将果壳晒至全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虫蛀

主产江苏、湖北、安徽等地。

7 性状

干燥果壳具扭曲粗壮的果柄;荚果长剑状,略作螺旋形扭曲或破碎,长可达30厘米,宽约4.5厘米,先端尖,微弯,外表面黄色至深黄色,具皱纹,散生黑色斑点,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内面有白色海绵状物。未开裂的荚果,在腹背缝线处各有肋1条。果皮带纤维性。以长而宽大、完整、外面黄色、内部洁白无虫蛀者为佳。

8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9 性味

甘,平[1]

①(《医林纂要》:"甘苦咸,平。"

②《泉州本草》:"甘,平,无毒。"

10 功能主治

和中下气散瘀活血[1]

1.治胃寒反胃呃逆久泻久痢腰痛经闭,腹胁胀痛,内服:煎汤,9~15g,或焙干研末酒调服[1]

2.治喉痹喉癣烧存性研末吹之[1]

①《医林纂要》:"和中,交心肾,止呃逆。"

②《重庆草药》:"散瘀活血。治腰痛,血气痛。"

1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12 附方

①治膈食呕吐,不能吞咽刀豆壳五钱,咸橄榄三粒,半夏三钱。煎汤服。(《泉州本草》)

②治虚寒呃逆刀豆壳烧灰存性,研末,每次二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久痢刀豆荚饭上蒸熟,蘸糖食。(《种福堂公选良方》)

④治腰痛刀豆壳烧存性研末,好酒调服,外以皂角烧烟熏之。(《万氏家抄方》)

⑤治妇女经闭、腹胁胀痛刀豆壳焙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少加麝香尤妙。(《经验广集》)

⑥治喉痹刀豆壳烧存性)、膏黛,共研末吹之。(《泉州本草》)

⑦治喉癣刀豆壳烧灰,以二、三厘吹之。(《张氏秘效方》)

⑧治牙根臭烂:刀豆壳烧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医方一盘珠》)

⑨治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鲜刀豆壳一两,鸭蛋一个。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3 摘录

《*辞典》

1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刀豆壳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古籍中的刀豆壳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