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衄·阴虚火旺证

血证 齿衄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ǐ nǜ ·yīn xū huǒ wàng zhèng

2 英文参考

gum bleed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齿衄·阴虚火旺证(gum bleed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以阴精亏损,虚火上炎,以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齿衄证候[1]

4 齿衄·阴虚火旺证症状

齿衄·阴虚火旺证患者齿衄,渗血少,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龈不甚红肿,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2][3][4]

5 证候分析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肝肾阴亏,相火上浮,热迫血行,以致齿龈出血,齿摇不坚。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动之象。[4][4]

6 齿衄·阴虚火旺证的治疗

6.1 治法

齿衄·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4]

6.2 方药治疗

齿衄·阴虚火旺证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4]

齿衄·阴虚火旺证可用滋水清肝饮[备注]滋水清肝饮(《医宗已仁篇》):生地黄山茱萸茯苓、归身、山药丹皮泽泻白芍柴胡山栀酸枣仁茜根散[备注]茜根散(《景岳全书》):茜草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黄甘草加减治疗。滋水清肝饮重在补养肝肾,滋阴降火茜根散重在凉血止血滋阴养血,故宜合用,随证化裁。[4]

6.3 食疗

6.3.1 推荐食材

齿衄·阴虚火旺证患者建议食用山药阿胶藕节枸杞子龟肉冬虫夏草生地黄[4]

6.3.2 推荐食疗

[4]

1.枸杞莲子汤枸杞子15g,莲子400g,粳米100g。前两味加水煎取汁,与粳米同煮。温服

2.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人参10g切薄片,与麦冬五味子煎汤,代茶饮

3.枸杞粥(《太平圣惠方》):枸杞子30g,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成粥。

7 关于齿衄

齿衄(gum bleeding[5][5])为病名[5]。见《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证治要诀·诸血门》。又名牙齿出血[5]牙衄(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俗称牙血[6]血证之一。是指以齿龈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6]阳明经脉入于齿龈,齿为骨之余,故齿衄主要与胃肠及肾的病变有关。

有的文献把牙宣病亦列入齿衄中,如《证治准绳·杂病》:“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

详见齿衄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6.
  3.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1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2.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齿衄·阴虚火旺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齿衄·阴虚火旺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齿衄·阴虚火旺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齿衄·阴虚火旺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