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丸
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主胃痛,烦噫逆,胸中气满,腹胁下邪气寒壮积聚,大小便乍难,调六腑安五脏,导达肠胃,令人能食,并主女人绝产方∶大黄细辛黄连蜀椒(去目、闭口者,汗)皂荚(炙,去皮子)当归桂心(各一...
中医古籍;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唐;孙思邈和胃丸
卷之三治一切气治脾胃不和,中脘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痞满,并宜服之。此药老幼气弱皆可常服,能温和脾...
中医古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治一切气;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所【白术和胃丸】
卷二脾胃治久病不能食,而脏腑或结或溏,此胃气虚弱也。常服则和中理气,消痰去湿,和脾胃,进饮食。厚朴(姜制)半夏(姜制。各一两)白术(一两二钱)陈皮(八钱)槟榔枳实(各二钱半)上为细末,姜汁浸,饼丸如梧...
中医古籍;仁术便览;卷二脾胃;明;张洁白术和胃丸
卷中暑伤胃气论治病久厌厌不能食,而脏腑或结或溏,此胃气虚弱也。常服则和中理气,消痰去湿,和脾胃,进饮食。白术(一两二钱)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姜制,以上各一两)陈皮(去白,八钱)人参(七钱)甘草(炙,...
中医古籍;内外伤辨;卷中暑伤胃气论;金;李杲去风和胃之剂
卷七呕吐统论藿香正气散治风邪入胃呕吐。半夏曲川厚朴(制,各三两)藿香叶橘红(各一两)甘草(炙,七钱)上锉散,每三钱,姜三片,枣一枚,食前煎服。清胃丸治呕吐,脉弦头痛。柴胡(一两)黄芩(七钱半)甘草(炙...
中医古籍;金匮翼;卷七呕吐统论;清;尤怡(三)降逆和胃止痛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胃经。又名竹二青。(刮去青皮,用第二层)疏逆气,而呕呃与噎膈皆平;清血热,而吐衄与崩中咸疗。竹种最多,惟大而味甘者为胜,必生长甫及一年者,嫩而有力。然久用能损气。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三卷脾经与胃经;明;李中梓(三)降逆和胃止痛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味甘,性平,无毒。入胃、肾二经。温中下气、益肾归元。利肠胃,止呃逆。刀豆止呃,下气归元四字,足以尽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三卷脾经与胃经;明;李中梓(三)降逆和胃止痛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一名天师栗、乃七叶树之果实。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肺二经。平胃通络、理气宽中。驱寒利膈,医疳治虫。脘腹胀满、胃寒作痛。以此投之,可以见功。此子须捣碎煎服。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三卷脾经与胃经;明;李中梓(三)降逆和胃止痛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味苦,性寒。入心包、胃、肝三经。干姜为使。畏雄、附。红,酢淬,水飞。重可镇虚逆,止呕痞噫气。寒能降虚阳,平眩晕耳鸣。吐衄崩中可用,肠风下血称灵。《伤寒论》治汗吐下后,心下痞鞭,噫气者,...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三卷脾经与胃经;明;李中梓(四)舒肝
第三卷肝胆二经(见喉科)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三卷肝胆二经;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