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胃阳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关文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胃阳

胃阳即胃的阳气,与胃阴相对而言,指胃之受纳、腐熟的一面,与胃阴相互协调,以维持胃的正常通降及纳食化谷功能。胃阳与胃阴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胃阳虚则寒,降纳失职,可见饮食不化,胃脘胀痛,呕吐清涎等症。《临症指南医案·脾胃》:“胃阳受伤,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胃阳为经穴别名,即复溜。见《针灸穴名解》。复溜为经穴名(FùliūKI7)。出《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复同“伏”即深伏,溜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溜。复溜穴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腹胀,肠鸣,泄泻,脚气,腿肿,足痿,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腰脊强痛,下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