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痰结病证名。①指梅核气。《金匮要略》以半夏厚朴汤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则为早期之文献载述。多因火邪灼津、燥痰粘结于咽所致。《明医杂著·痰饮》:“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治宜散结化痰,除上述半夏厚朴汤外,亦可用加味甘桔汤合清化丸治疗。参见梅核气条。②指胸膈或胁下之痰结。《万病回春·痰饮》:“胸膈有痰不化,元气虚弱,津液干燥,咯难得出,喘嗽身热,痛难转移者,是痰结也。……胁下有痰,作寒热咳嗽,气急作痛者,亦痰结也。”用栝楼枳实汤,或用节斋化痰丸加减。参见痰证条。 ...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