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长夏湿热胃困

长夏五六月湿热之时。人困倦。四肢不收精神短少。胸满短气肢节疼痛气促而喘。身热而烦。或大便泄利而黄。或白泔色。或渴。或不渴。或不饮食。或小便频数而黄。治用清暑益气汤。(方见前)

五苓散

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少。或饮水即吐。亦宜服之。泽泻(二十五两)白术(十五两)赤茯苓(去皮。十五两)猪苓(去皮。十五两)肉桂(去粗皮。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服。

缩脾饮

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致烦躁者。并宜服之。缩砂仁干葛乌梅肉白扁豆(各二两)草果(煨。去壳)甘草(炙。各四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不拘时。任意代熟水饮之。极妙。

枇杷叶散

中暑伏热。引饮太过。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枇杷叶去毛。炙半两)香薷(三分)白茅根麦门冬(各一两。去心丁香甘草(炙)干木瓜(各一两)陈皮(去白焙。半两)厚朴(去皮。姜汁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拘时服。小儿亦可服。量岁数减少与之。

桂苓甘露饮

伏暑引饮过度。肚腹膨胀。霍乱泻利。并皆治之。白术猪苓(去皮)白茯苓(去皮)滑石(研。各二两)甘草(炙)寒水石(研)泽泻(各一两)肉桂(去皮。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热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入蜜少许亦好。

黄连香薷汤

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泻。及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脍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露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干。肠胃虚弱。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烦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转筋拘急疼痛。或但呕而无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脉欲绝。或烦闷昏塞而欲死者。此药悉能主之。黄连(四两)香薷(一斤)白扁豆(微炒。半斤)厚朴(去皮。姜汁炙熟。半斤)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入酒少许。煎至一盏。沉冷。不拘时服。

消暑十全饮

暑气。进饮食。人参厚朴(姜制)白术香薷木瓜白扁豆陈皮白茯苓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不拘时服。

六和汤

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轻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怠惰。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半夏杏仁砂仁人参甘草(各一两)赤茯苓藿香木瓜白扁豆(各二两)香薷厚朴(各四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不拘时服。

大顺散

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甘草(三斤)干姜(四斤)杏仁(去皮尖炒。四斤)肉桂(去粗皮。四斤)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益元散

中暑身热小便不利。此药性凉。除胃脘积热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热汤或冷水调下。如欲发汗。以葱白豆豉调汤下。不拘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