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jī

2 英文参考

gan disease with food stagn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infantile malnutritio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malnutritional stagna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疳积(gan disease with food stagnation[1])为病证名[2][3]。是指出现饮食积滞的疳证[3]。简称疳证[3]

4 疳积病因病机

断乳过早、饮食不节、久病体弱或病后失调、虫积等导致的脾胃虚弱,水谷精微无以运化吸收有关[3]。本病类似于小儿营养不良[3]。现代医学认为多由消化不良、营养缺乏、肠寄生虫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所造成[3]

疳积多由乳食无度,饮食不节,壅滞中焦损伤脾胃,不能消磨水谷形成积滞,导致乳食精微无从运化,脏腑肢体失养,身体日见羸瘦,气阴耗损终成疳证;亦可因饮食不洁,感染虫疾而耗夺乳食精微气血受戢,不能濡养脏腑筋肉,日久成疳。现代医学认为多因长期喂养不当,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致使生长发育停滞的慢性营养缺乏症。

5 疳积症状

好发于幼弱小儿,以面黄肌瘦、饮食反常、腹部膨大、精神萎靡为特征[3]

临床初则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嗜食异物、身有微热午后潮热烦躁啼哭、腹泻腹膨;继则渐见形体干瘦、腹大脐凸、毛发焦稀、肌肤甲错神疲肢软[3]

疳积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疾病,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腹部膨隆、精神萎靡为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于小儿喂养不良、病后失调、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等。

6 疳积辨证分型

疳积精神疲惫,形体羸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干枯为主症。

脾胃虚弱:兼见便溏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者;

虫毒:兼见嗜食无度或喜食异物,脘腹胀大,时有腹痛,睡中磨牙,舌淡,脉细弦。

7 疳积的治疗

针刺治疗有一定效果,因寄生虫结核等引起的需治疗原发病。

注意饮食定时定量,婴儿断乳时给予补充营养

7.1 刺灸法

四缝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等穴为主,四缝三棱针点刺后挤出黄色黏液[3]虫积者加百虫窠午后潮热大椎呕吐内关[3]

治则

健脾化滞,驱虫消积

处方

中脘 四缝 足三里

方义

脾胃乃后天之本,若脾胃功能旺盛,则生化之源复。取中脘和胃理肠,足三里扶土以补中气四缝奇穴,是治疗疳疾经验效穴。

随证配穴

虫积百虫窝潮热三阴交

操作

毫针刺,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四缝点刺,挤出黄白粘液。10次为一疗程。

7.2 割治

鱼际部位严格消毒后切开约0.4厘米长切口,摘除皮下脂肪0.3克左右,然后外科包扎[3]

7.3 皮肤针

轻叩脾俞胃俞三焦俞华佗夹脊穴(7~17椎)、足三里四缝等穴,隔日1次[3]

选穴

脾俞 胃俞 华佗夹脊穴(第7~12椎)

方法

轻度叩打,每日1次,每次叩打20min。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6.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9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疳积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疳积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疳积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疳积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