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 2016年06月08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崩漏(metrorrhagia;metrostaxis[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是以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下血不断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见《严氏济生方》。崩漏亦名崩中漏下[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崩,指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来势急骤,出血如注;漏是出血量少,淋沥不止,或经期血来,量少而持续日久不止者,前人以其出血淋沥不断,如器之漏,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易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转变为崩,因此,临床有时不易截然分开,故多以崩漏并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本病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

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发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常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转变为崩,故临床常以崩漏并称。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参见血崩、漏下条。

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绝经期妇女反复多次出血,需作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大量出血出现虚脱时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崩漏的病因病机

多由血热、肝肾阴虚、血瘀、气郁、脾气虚衰、血失固摄,或肝经郁热、血失所藏,或冲任失调而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

崩漏多因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

有因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之品,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或素性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职;

有因七情所伤,冲任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

有因饮食劳倦,忧思过度,以致损伤脾气,统摄无权,造成冲任不固;

有因肾阳虚衰,失于封藏,致冲任不固;或肾阴虚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崩漏的症状

临床上,崩漏初起,血量多而色紫红,兼见口干便结,腹痛拒按等,多属实热;血色鲜红,量偏少,兼见失眠盗汗,五心烦热者,多属阴虚;病久漏下,血色淡红,兼见面色咣白,气短懒言,神疲纳差者,多属气虚;如血中挟有瘀块,瘀块排出则痛减,血色紫暗,腹痛拒按者,多属血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多属本病范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

崩漏的辨证分型

依据血量多少、浓稀,血色气味,并审脉辨舌以判虚实。

实证

下血量多,或淋漓不断。

血热:血色深红,血质粘稠,气味臭秽,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湿热:量多,色紫红而粘腻,带下量多,色黄臭秽,阴痒,苔黄腻,脉濡数湿热;

气郁:血色正常,或挟有血块,兼有烦躁易怒,时欲叹息,小腹胀痛,苔薄白,脉弦;

血瘀:漏下不止,突然下血甚多,色紫红而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下血后痛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

虚证

暴漏下血,或淋漓不净。

脾虚:色淡质薄,伴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倦,气短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而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肾阳虚:出血量多,日久不止,色淡红,兼见少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畏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

肾阴虚:下血量少,色红,伴头晕耳鸣,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崩漏的治疗

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

刺灸法

取关元、三阴交、隐白等穴为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隐白穴用艾条熏灸20~30分钟[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实热者加血海、水泉;阴虚者加内关、太溪;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血瘀者加地机、气冲;虚脱者加灸百会、气海,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湿热者加中极、阴陵泉;阳虚加气海、命门;气郁者加太冲、支沟[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

实证

治则 清热利湿,理气行瘀

处方 关元 三阴交 隐白

方义 关元穴为足三阴经与冲任脉之交会穴,可调理冲任脉之气,以加强固摄,制约经血妄行;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可增强脾统血之作用,为治疗妇科病之要穴;隐白为脾经井穴,是治崩漏经验穴。

随证配穴 血热—血海,湿热—阴陵泉,气郁—太冲,血瘀—地机。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虚证

治则 补虚调经

处方 气海 三阴交 肾俞 足三里

方义 气海穴是任脉穴,又为气之海,肓之原,可补肾气,配三阴交穴以健脾益肾,调补肝血;又与肾俞相配加强补肾固摄作用,足三里调补中气,使固摄有权,诸穴配合,以达补益脾肾,固摄经血之作用。

随证配穴 盗汗—阴郄,不寐—神门。

操作 毫针刺,补法,可施灸。每日1~2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取子宫、卵巢、屏间、肝、肾、神门等穴,中等刺激,可埋针[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

选穴 内生殖器 内分泌 卵巢 肾

方法 毫针刺,每次选2~3穴,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针30~60min。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皮肤针法

轮流选取膈俞、肝俞、肾俞、膏盲俞、八髎、华佗夹脊(胸一至骶四)、百会、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隐白等穴,中度叩刺[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

选穴 腰骶 督脉 膀胱经 足三阴经

方法 轻或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1次,每次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穴位注射法

选穴 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 用5%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m1,每日1次。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