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 2009年12月08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辞典》:鳟鱼

出处

《纲目》

拼音名

Zūn Yú

别名

鮅(《尔雅》),赤眼鱼(《说文》),红目鳟(《脊椎动物分类学》)。

来源

为鲤科动物赤眼鳟的肉。

原形态

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7~8。体背深黑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部各有一黑色的斑块,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

生境分布

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

性味

①《七卷食经》:"味酸,热。"

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纲目》:"暖胃和中。"

注意

①《七卷食经》:"多食发疮。"

②《纲目》:"多食动风热,发疥癣。"

摘录

《*辞典》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