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肿

中医诊断学 妇产科疾病 中医妇科 中医学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zhǒng

2 英文参考

gestational edem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estational anasarc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edema during pregnanc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子肿(gestational edema[1]、gestational anasarca[2])为病名[3]。又称妊娠肿胀[3]。是指以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浮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3]。出自《医学入门》。子肿俗称琉璃胎[3]

4 子肿病因病机

怀孕至五、六个月时,胎体渐长,由于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流于四末[3]

主要是素体脾肾阳虚,孕后更感不足,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则上不能温照脾阳,下不能温化膀肮,水道不利,泛溢肌肤,遂致于肿。此外,胎气雍阻,气机滞阻,水湿不化,也成肿胀,故子肿临床上多因脾虚肾虚气滞等所致。

(1)脾虚·孕妇脾气素弱,或过食生冷;内伤脾阳脾虚运化失职,不能制约水分,水湿停留,溢于四末则为脓肿

(2)肾虚禀赋肾虚,命火不足。孕后胎阻气机,有碍肾阳敷布,膀胱气化失职,不能化气行水。且肾为胃之关肾阳不布,则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水遂泛溢而为肿。

(3)气滞素多忧郁气机不畅,当妊娠四月以后,胎体渐大,更碍气机升降,遂致气滞肿胀。

5 子肿症状

症见两足浮肿,遍及下肢,渐至周身,头面皆肿,小便短少[3]

6 子肿分类

妊娠后,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子肿”。根据肿胀部位及程度之不同, 分别有于气、子肿皱脚脆脚等名称。

7 子肿辨证分型

7.1 子肿·脾虚证

子肿·脾虚证(gestational anasarca with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3])是指素体脾虚,因孕加重,兼因胎体增大,阻碍中焦,运化不利,水湿内停,以妊娠面目四肢浮肿,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面色无华,神疲气短口淡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或腻,脉缓滑为常见症的子肿证候[3]

7.2 子肿·肾虚证

子肿·肾虚证(gestational anasarc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3])是指肾阳不足,温化无权,水湿潴留,泛溢肌肤,以妊娠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难起,心悸气短腰酸乏力,肢冷畏寒,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滑为常见症的子肿证候[3]

7.3 子肿·气滞证

子肿·气滞证(gestational anasarca with qi stagnation syndrome[3])是指气机郁滞,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下滞,以妊娠肢体肿胀,始于两足,渐延于眼,皮色不变,随按随起,胸闷胁胀,头晕胀痛,舌淡苔薄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子肿证候[3]

8 子肿辨证论治

脾虚者,兼见倦怠无力,脘腹胀闷,纳呆便溏,治宜健脾行水,方用全生白术散[3]

肾虚者,兼见腰膝酸软,手足不温,治宜温阳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兼胸闷胁胀,宜上方加陈皮[3]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子肿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子肿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子肿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