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沙蛇

有毒动物 生物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shā shé

2 中文名

紫沙蛇

3 拉丁名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Boie,1827)

4 俗名

懒蛇(滇西),茶斑大头蛇、褐山蛇(福建、台湾)

5 中文目名

有鳞目,蛇亚目

6 中文科名

游蛇科

7 中文属名

紫沙蛇

8 采集描述

赵尔宓、黄美华、宗愉等,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 有鳞目 蛇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P.236-241

蓝海、陈远聪,中国毒蛇及蛇伤救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赵尔宓,中国蛇类 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P.139,P.161

蓝海、陈远聪,中国毒蛇及蛇伤救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P.138-139

9 形态

紫沙蛇体形为中等大小的后沟牙毒蛇。最大全长/尾长:雄535/119mm,雌543/97mm。背面紫褐色。有多数呈不规则“∧”形、镶暗紫色的浅褐色斑,有的无此种斑,而仅有不规则排列的深棕色短折线;腹面淡黄色,密布紫褐色细点,或有紫褐色纵线或点线数行;体测略呈深浅相间的纵纹数条。头背紫褐色,有镶浅褐色边的暗紫色纵纹数条;唇缘及下颌浅褐色。体型中等大小;头颈可以区分,吻端平齐,吻棱明显;眼较大,瞳孔直立椭圆形。颊鳞1枚,不入眶。眶前鳞1,个别为2,眶后鳞2,个别为3;颞鳞2(1)+2(3、4)+3(4);上唇鳞8,2-3-3式,极少标本一侧或两侧为7,2-2-3式,个别标本的一侧为9,3-3-3式;下唇鳞8或7,前3对切前颌片;颌片3对。背鳞17-17-15行,均平滑无棱,背鳞不扩大,背鳞亦不呈斜行。

10 鉴别特征

紫沙蛇背鳞17-17-15行;体形不细长,背面呈紫褐色斑纹。

11 地理分布

紫沙蛇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台湾、西藏、香港、云南。国外分布于菲律宾,缅甸,老挝,马来半岛,尼泊尔,越南,印度,锡金,印度尼西亚。

12 生态生物学资料

紫沙蛇生活于平原、山麓或低山,常栖于林荫下水草丰茂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中,其体形及体色较深,与枯枝相似;亦常见于住宅附近路上或石缝中。在干燥的地方体色可变浅。白天、傍晚均见外出活动捕食。吃蛙及蜥蜴,偶亦吃蛇。卵胎生

13 有毒/泌毒部位

后沟牙

14 毒素类型

溶血毒素

15 毒性

紫沙蛇为后沟牙类毒蛇,其毒牙长在上颌骨的后端,咬人时不易被毒牙伤及人体,蛇毒相对较轻,被咬伤后较少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有报道一红脖颈槽蛇被该蛇咬伤后16min致死。

16 中毒途径

咬伤

17 数据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