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正

络穴 前臂部腧穴 腧穴学 特定穴 针灸学 中医学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十五络穴 穴位特效按摩 经穴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ī zhèng

2 英文参考

Zhīzhèng SI7[中国针灸学词典]

Apart from Channe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hizhe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hīzhè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支正
汉语拼音Zhizheng
罗马拼音Chihcheng
美国英译名Supporting the Upright
各国代号中国SI7
日本7
法国莫兰特氏IG7
富耶氏IG7
德国DÜ7
英国Si7
美国SI7

支正经穴名(Zhīzhèng SI7)[1]。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手太阳小肠经[1]支正手太阳小肠经络穴[2][3]。支指支别,正指正经手太阳经络脉由此别离正经走向手少阴经,故名支正[3]。主治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眩晕神经头痛热病目眩,好笑善忘,易惊,惊恐悲愁,精神病消渴寒热,颔肿,神经衰弱癫狂,肩臂肘挛痛,手不能握,尺神经麻痹,颌肿,指痛,麦粒肿四肢无力,项强肘挛疥疮生疣,十二指肠溃疡等。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天窗支正也。

6 穴名

支指支别,正指正经手太阳经络脉由此别离正经走向手少阴经,故名支正[3]

支指离,正指正经杨上善曰:“正,正经也。支,络脉也。太阳正经之上,支别此络,走向少阴,故曰支正也。”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因而名之。本穴取穴以手托颐,指尖于本侧向上旁竖,本经转成当前直线,穴适当腕肘折中处。《金针梅花诗钞》支正条:“肘必支持臂正直,去腕五寸支正得。”因名“支正”。盖以取穴姿势而得名也。[4]

7 所属部位

前臂[5]

8 支正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支正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手太阳小肠经络穴[5][6]

支正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尺侧腕屈肌之间[6]

支正穴位于前臂伸侧,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距阳谷穴5寸处[6]

一说支正穴“去养老一寸七分”(《针灸集成》)。

支正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png

支正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支正穴的位置.png

支正穴的位置

支正穴的位置

支正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支正穴的位置

支正穴的位置(肌肉

支正穴的位置

支正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

支正穴的位置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尺侧腕屈肌之间[6]

快速取穴:屈肘俯掌,确定阳谷(屈腕,在手背腕外侧摸到两骨结合凹陷处即是阳谷穴)与小海(屈肘,肘尖最高点与肘部内侧高骨最高点间凹陷处即是小海穴)位置,二者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处即是支正[7]

10 穴位解剖

支正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末支。分布着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桡侧前臂骨间背侧神经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皮神经外, 还有贵要静脉,该静脉以不同形式与肘正中静脉相连, 最后归流肱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贵要静脉的后方穿前臂深筋膜, 入尺侧腕屈肌,再深至指深屈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 该肌桡侧半由正中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7]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7]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贵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动脉的分支分布[7]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桡侧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末支通过[7]

11 功效与作用

支正穴有安神定志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作用

支正穴有解表热,清神志,疏经络作用[7]

支正穴有消热养阳、舒筋活血之功[7]

12 治病

支正穴主治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眩晕神经头痛热病目眩,好笑善忘,易惊,惊恐悲愁,精神病消渴寒热,颔肿,神经衰弱癫狂,肩臂肘挛痛,手不能握,尺神经麻痹,颌肿,指痛,麦粒肿四肢无力,项强肘挛疥疮生疣,十二指肠溃疡等。

支正穴主治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热病目眩、好笑善忘消渴[7]

支正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神志及其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寒热头痛目眩项强、颔肿、神经衰弱癫狂、肩臂肘挛痛、手不能握、尺神经麻痹[7]

支正穴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颌肿,癫狂消渴肘挛,指痛等[7]

支正穴主治癫狂,易惊,好笑善忘,惊恐悲愁;头痛目眩,颔肿,麦粒肿四肢无力,项强肘挛,手指痛;疥疮生疣,热病[8]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眩晕神经头痛

其它:麦粒肿十二指肠溃疡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般直刺0.3~0.5寸[8][8]

直刺0.3~0.8寸[8]

直刺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下放散至手[8]

13.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配伍

支正穴配三焦俞目眩头痛[8]

支正穴配神门治神志病[8]。此为原络配穴法,有安神定志作用。主治癫狂精神病

支正穴配曲池治肘臂手指痛不能握[8]

支正肩髎,有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肩臂,手指疼痛挛急

支正鱼际合谷少海曲池腕骨,治狂言[8]

支正少海曲池,治肘臂手指痛[8]

15 特效按摩

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支正穴1~3分钟,可辅助治疗头晕目眩以及手麻、颈椎压迫症[8]

16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髑。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针灸甲乙经》:振寒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项痛,狂易,虚则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风疟支正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痛目眩

针灸大成》:主惊、恐、悲、愁、癫狂

备急千金要方》:支正少海热病先腰胫酸,喜渴数饮食,身热项痛而强,振寒寒热

医宗金鉴》:支正主治七情郁结不舒,消渴饮水不止。七情郁结不舒,肘臂十指筋挛疼痛,及消渴饮水不止。

17 研究进展

舌尖疼痛:取双侧支正穴,进针后用捻转提插泻法,间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0.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5-21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