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制首乌是何首乌的炮制品,现在主要采用黑豆蒸法。为棕褐色厚片或小方块,质坚硬,有光泽,味微甜。何首乌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脂血症。如益肾固精乌发的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使慢性病人长期服用而不造成腹泻。
3 何首乌的来源及性状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根。秋、冬二季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泥沙,大个的切成块,干燥。
何首乌为不规则圆形厚片或小方块,表面淡红色或棕黄色,中心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型维管束),周边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质坚实,粉性,味稍苦涩。
4 炮制方法历史沿革
唐代有黑豆蒸、黑豆酒煮、醋煮、水煮熟(《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炮制方法。宋代炮制方法有较大的发展,除沿用唐代的黑豆制法外,增加了单蒸制、米泔浸后九蒸九暴(《太平圣惠方》)、麸炒制、酒炒制(《圣济总录》)等炮制方法,并加用生姜、甘草(《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牛膝(《履峻岩》)等作为炮制辅料。炮制程度多为“九蒸九晒”或“豆熟为度”、“豆烂为度”。所用制药工具提出“忌铁器”的要求(《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明清以后又增加了乳拌蒸法(《景岳全书》),并对炮制目的有较多阐述,如“临用留皮,以竹刀切,米泔浸经宿,同黑豆九蒸九晒,木杵臼捣之,按盖晒乃用以补益者,至于散气血结壅等证,似当生用”(《本草述钩元》)。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黑豆蒸等。
5 制首乌的炮制方法
取生首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片或块,用黑豆汁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黑豆渣再加水煮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药物在密闭条件下隔水蒸者称“间接蒸法”,又称为“炖法”。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
7 炮制作用
何首乌味苦、甘、涩,性温。归肝、心、肾经。生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的功能。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久疟不止,高脂血症。如治颈项生瘰疬,咽喉不利的何首乌丸(《太平圣惠方》);治久疟不止的何人饮(《景岳全书》)。
经黑豆汁拌蒸后,何首乌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脂血症。如益肾固精乌发的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使慢性病人长期服用而不造成腹泻。
何首乌中含有卵磷脂(约3.7%),蒽醌衍生物,二苯乙烯苷,淀粉,脂肪,矿物质等。
7.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实验表明,首乌蒸制过程中,外表颜色加深,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蒽醌开始增加,使致泻作用减弱。制首乌的磷脂类成分和糖的含量增加,使补益作用更加突出。二苯乙烯苷含量随蒸制时间延长而降低。炮制时间对游离蒽醌和二苯乙烯苷有明显影响,时间过长会引起两者的损失。
7.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研究表明,卵磷脂成分为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脊髓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卵磷脂能升血糖、抗衰老,还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游离蒽醌衍生物具有补益作用,能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再吸收。而水溶性二苯乙烯苷具有降胆固醇功能,也有保肝作用。生首乌对小鼠有泻下作用,其泻下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减弱,而制首乌对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正常白细胞及免疫抑制剂引起白细胞下降和脏器重量下降有对抗免疫抑制作用,但与炮制时间有密切关系。制首乌温水浸液能使切除肾上腺饥饿小鼠的肝糖原升高。此外,生品、黑豆汁蒸品、清蒸品、酒蒸品及熟地汁蒸品水煎剂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制首乌水煎液能明显提高小鼠全血及脑组织SOD的活性,加速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减少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