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热假寒证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证名 中医学 中医辨证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ēn rè jiǎ hán zhèng

2 英文参考

syndrome of true heat disease with false cold manifest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真热假寒证证候[1]。又称阳证似阴[1]阳盛格阴证[2]热厥证[2]。指内热炽盛而外见寒象的证候[2]。即邪热内盛,阳气郁闭格阴于外,以四肢厥冷,恶寒甚至寒战,而兼壮热口渴,胸腹灼热烦躁不宁,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证候[2]。《景岳全书·传忠录》:“阳极反能寒厥,乃内热外寒,即真热假寒也。假寒者,火极似水也。凡伤寒热甚,失于汗下,以致阳邪亢极,郁伏于内,则邪自阳经传入阴分,故为身热发厥,神气昏沉,或时畏寒,状若阴证。凡真寒本畏寒,而假寒畏寒,此热深厥亦深,热极反兼寒化也。大抵此证,必声壮气粗,形强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饮冷,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因多饮药水,以致下利清水,而其中乃有燥粪及矢气极臭者,察其六脉,必皆沉滑有力,此阳证也。凡内实者,宜三承气汤择而用之,潮热者以大柴胡汤解而下之,内不实者,以白虎汤之类清之。若杂证之假寒者,亦或为畏寒或为战栗,此以热极于内,而寒侵于外,则寒热之气两不相投,因而寒栗。此皆寒在皮肤热在骨髓,所谓恶寒非寒,明是热证。但察其内证,则或为喜冷,或为便结,或小水之热涩,或口臭躁烦;察其脉必滑实有力。凡见此证,即当以凉膈芩连之属,助其阴而清其火,使内热既除,则外寒自伏,所谓水流湿者,亦此义也。故凡身寒厥冷,其脉滑数,按之鼓击于指下者,此阳极似阴,即非寒也。”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