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先后无定期

中医诊断学 中医妇科 中医学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uè jīng xiān hòu wú dìng qī

2 英文参考

irregular menstrual cycl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rregular menstrual cycl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疾病科属

妇科

4 疾病概述

中医药学名词》(2004):月经先后无定期(irregular menstrual cycle[1])是指以月经周期提前错后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1]

中医药学名词》(2010):月经先后无定期(irregular menstrual cycle[2])是指以月经周期或前或后7天或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为常见症的月经病[2]

5 症状

本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征,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七天以上。可连续几个月提前又出现一次退后,也可连续几个月推后又一次提前,无一定规律,故《景岳全书·妇人规》称之为“经乱”。

6 诊断要点

1、本病的诊断依据是月经周期不固定,时或提前,时或推后七天 以上,并连续出现叁个月经周期以上的异常。

2、本病的经量一般不多,经期不长。为出现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时,应与崩漏相鉴别,也可发展为崩漏

7 辨证分析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气血失于调节,而导致血海蓄溢失常。临床常见 的病因病机肝郁肾虚,或肝肾因病发为月经先后不定期。

本病的辨证主要是结合月经的量、色、质及脉证,分辨肝郁肾虚治法重在疏肝补骨,调理气血冲任,使气血和调,冲任安和,周期恢复 正常。

8 辨证分型

8.1 月经先后无定期·肝气郁结证

月经先后无定期·肝气郁结证(irregular menstruation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2])是指情志郁结伤肝,疏泄失常,以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以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为常见症的月经先后无定期证候[2]

8.2 月经先后无定期·肾气虚证

月经先后无定期·肾气虚证(irregular menstruation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qi deficiency[2])是指肾气不足,封藏失司而冲任不调,以月经周期不定,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疼,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尺弱为常见症的月经先后无定期证候[2]

9 辨证论治

9.1 肝郁

9.1.1 证见

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有块,或 经行不畅。或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胸闷不舒,善叹息,暖气食少。 舌黯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9.1.2 治法

疏肝理气调经

9.1.3 方药

1、主方:逍遥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柴胡12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云苓20克,白芍15克,甘 草6克,薄荷9克,郁金15克,香附子12克,淮山药30克,益母草20克。 水煎服。

2、中成药 逍遥丸,每次1丸,每日服3次。

9.2 肾虚

9.2.1 证见

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少,色淡黯。或腰骶酸痛,夜尿 多,头晕耳鸣。舌淡黯,苔薄,脉细尺弱。

9.2.2 治法

补肾益血调经

9.3 其他疗法

9.3.1 方药

1、主方

(1)固阴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佛手散 处方党参20克,熟地黄20克,淮山药30克,山萸肉15克,菟丝子 20克,远志6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当归15克,川芎9克。水煎服。

(2)若肝郁肾虚,则肝肾同治,方选定经汤傅山傅青主女科》)。 处方菟丝子20克,熟地黄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云苓20克, 淮山药30克,柴胡10克,炒荆芥9克,山萸肉15克,香附子12克。水煎服。

10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月经先后无定期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