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2016年12月15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西医·癔症

分离(转换)性障碍,原称为癔症(hysteria)或“歇斯底里”,是指一种以分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为主的精神障碍[参考资料]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7-210.。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患者可具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病程多反复迁延[参考资料]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7-210.

癔症由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于某些易感个体引起,症状呈现尽情发泄和表演特点[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57—2009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Z].2009-03-16.。发病个体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57—2009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Z].2009-03-16.。临床表现可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症状)和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症状)两大类症状[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57—2009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Z].2009-03-16.

癔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症状无器质性基础的一种神经症。有的类似神经系统疾病时的运动或感觉障碍,有的表现为精神方面的异常,以及内脏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这些症状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器质性损害的基础,纯属功能失调性质;可因暗示而发生、发展或维持,也可因暗示而减轻、改变或消失。

癔症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参考资料]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7-210.。起病突然,可有多次发作。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患病率为5‰,战时发病率占战时神经症的50%,直接与战伤有关的约为40%~60%。国内流行学调查资料中,各地报道的差异很大,约占神经精神科门、急诊总数5%~10%。近年来,癔症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歇斯底里一词作为医学诊断名称,在公元前4~5世纪的古希腊即已出现。当时认为这是女性特有的病患,是由于子宫在体内游走所致。中国公元前l~2世纪的医学典籍《难经》中也有类似后症的临床描述,称为奔豚。关于癔症现代研究则在近100多年。

癔症的病因

癔症病理心理机制包括两种类型:一种属于原始心理反应,任何人在骤然遭遇重大精神刺激时都有可能发生。另一种属于潜意识的有目的反应性质,患者一般于发病前人格本来就具有某些特点。癔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个性特征有关,可概括为:在某种性格基础上,因精神受到刺激而发病,亦可在躯体疾病基础上发病。

遗传因素

国外资料表明癔症患者的近亲中本症发生率为1.7%~7.3%,较一般居民高。女性一极亲属中发生率为20%。我国福建地区报导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者占24%。提示遗传因素对部分患者来说比精神因素更为重要。

性格特征

(一)高度情感性:平时情绪偏向幼稚、易波动、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锁事而发脾气或哭泣。情感反应过分强烈,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

(二)高度暗示性:指患者很轻易的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度等影响,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暗示;当时自身的某些感觉不适产生某种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自我暗示。暗示性取决于病人的情感倾向,如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具有情感倾向性,则易受暗示。

(三)高度自我显示性:具人自我中心倾向,往往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已,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后主要表现为夸大症状,祈求同情。

(四)丰富幻想性:富于幻想,其幻想内容生动,在强烈情感影响下易把实现与幻想相互混淆,给人以说谎的印象。

上述四点突出而典型者称癔症性病态人格。以上性格特征于病后显得更加突出。

精神因素

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或内心痛苦引起。尤其是气愤与悲哀不能发泄时,常导致疾病的突然发生。一般说来,精神症状常常由明显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躯体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发病的精神因素常决定以后发病形式、症状特点、病程和转归。再发时精神刺激强度虽不大,甚至客观上无明显原因,因触景生情,由联想激起与初次发病时同样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而出现模式相似的症状表现。

躯体因素

在某些躯体疾病或躯体状况不佳时,由于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减弱而成为癔症的发病条件。如颅脑外伤、急性发热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经期等。

癔症的诱发因素

已经肯定的易病因素是:

①心理因素。病前人格具有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富于表演色彩以及情绪不稳定。

②社会因素。教育程度较低者,或某些与社会隔绝的女性聚居处所,例如修道院或老式的女性寄宿学校。有时甚至可呈流行性发病。

常见的诱发因素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周围人、物或环境气氛的暗示;自我暗示所引起的相应想象或联想。

癔症的发病机理

学者们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不同观点上加以解释。心理动力学派根据压抑原理,认为受到超我不完全成功压抑的愿望,采取伪装形式,通过“转换”或转化为症状。巴甫洛夫学派从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学观点出发,认为癔症患者的高级神经活动(特别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弱化,使受其调节和控制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皮质症部位的活动相对增强或脱抑制,是癔症症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反射”说学派认为癔症症状本质是一类神经系统原始的、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可因继发性得益而强化,或因条件反射性联系而习惯化,成为主动化反应。这种观点的形式主要基于对战时癔症的治疗经验,未必适用于和平时期的患者。

癔症的临床表现

癔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①运动功能障碍。如癔症性瘫痪、不自主运动或语言功能障碍。

②感觉功能障碍。如癔症性失明、耳聋、躯体感觉异常或缺失。

③意识状态的改变。如心因性遗忘、心因性神游、多重人格等。

④假性痴呆。如甘塞尔综合症。

⑤内脏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癔症性呕吐、呢逆或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本世纪50年代后,随着器官性神经症或植物性神经症这一诊断分类的设立,癔症性内脏及植物性障碍的诊断范围已较前狭窄。

⑥多症状性癔症,又称Briquet综合征。指的是同时兼具多系统多方面躯体化症状的神经症。这种类型是否应划归癔症范畴,医学界的意见尚不一致。

癔症的诊断

癔症的确诊必须存在以下各点:

(a)在分离(转换)性障碍中分别标明的各种障碍的临床特征;

(b)不存在可以解释症状的躯体障碍的证据;

(c)有心理致病的证据,表现在时间上与应激性事件、问题或紊乱的关系有明确的联系(即使患者否认这一点)。

有时虽高度怀疑,却难以找到心理致病的有力证据。若存在已知的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障碍,作分离性障碍的诊断时应格外慎重。如果没有心理致病的证据,诊断应为暂时诊断,而且应继续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探究。

包含:

转换性癔症

转换性反应

癔症

癔症性精神病

不含:

诈病(蓄意装病)

分离性遗忘的诊断

分离性遗忘的主要特点是记忆丧失,通常为重要的近期事件,不是由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遗忘范围之广也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劳加以解释。遗忘通常为部分性和选择性的,一般都围绕着创伤性事件。遗忘的程度和完全性每天有所不同。

(1)对于具有创伤或应激性质的近期事件存在部分或完全遗忘(也许只有找到其他知情人时才能掌握这方面的情况);

(2)不存在脑器质性障碍、中毒或过度疲劳。

分离性漫游的诊断

分离性漫游具有分离性遗忘的所有特征,同时还有离家或离开工作单位表面上有目的的游历,游历期间保留部分或全部自我照顾能力。在有些病例,可采取一种新的身份。一般只持续几天,偶尔持续更长时间,且新的身份达到令人惊异的程度。安排的旅行可能是前往已知的并有情绪意义的地方。虽然对神游期存在遗忘,但在不知情的旁观者看来,患者在这段时间里的行为可显得完全正常。

(1)分离性遗忘的特征;

(2)超出日常范围的有目的的旅行(必须由具备本地知识的人就漫游和旅游作出鉴别);

(3)保持基本的自我照顾(如进食、洗漱等),并能与陌生人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如买票或加油、问路、点菜);

分离性木僵的诊断

患者的行为符合木僵的标准,但检查和询问找不到躯体原因的证据。

术僵诊断的依据是自发运动以及对声、光、触等外界刺激的反应消失或极度减少,患者在长时间里几乎一动不动地坐着或躺着。完全或几乎没有言语及自发的有目的运动。虽可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紊乱,但肌张力、姿势、呼吸、有时睁眼、协调的眼部运动均表明患者既非处于熟睡之中,也不是无意识状态。

(1)如上所述的木僵:

(2)不存在可对木僵作出解释的躯体障碍或其他精神科障碍;

(3)有近期发生过应激性事件或目前存在问题的证据。

出神与附体障碍的诊断

出神与附体障碍表现为暂时性地同时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某些病例,患者的举动就象是已被另一种人格、精灵、神、或“力量”所代替。注意和意识仅局限于或集中在密切接触的环境的一二个侧面,常有局限且重复的一系列运动、姿势、发音。本处包含的出神状态是指不由自主、非人所愿的,以及发生于宗教或其他文化上认可的外在处境下(或这类处境的延续)的妨碍日常活动者。

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的诊断

在这些障碍中存在着运动丧失或运动功能受妨碍,或感觉丧失(常为皮肤感觉)。但找不到可解释症状的躯体疾患。所见症状常反映出患者关于躯体障碍的概念,与生理和解剖学原理并不相符。此外,通过对患者精神状态和社会处境的评定,通常可以发现,功能丧失所致的残疾有助于患者逃避不愉快的冲突,或是间接反映出患者的依赖或怨恨。虽然他人能很清楚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和冲突,患者对此一概否认,他们把所有痛苦都归咎于症状或症状引起的残疾。

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或家庭和社会关系正常及既往适应良好的个体,作这一诊断时,应极为慎重。

确诊需要:

(a)不存在躯体障碍的证据;及(b)对患者的心理社会背景及人际关系应充分了解,从而有可能对障碍形成原因作出有说服力的推断。

在精神分裂症或重度抑郁等重性精神障碍中也可见孤立的分离性症状,但上述重性精神障碍通常很突出,在诊断上应优先于分离性症状。

蓄意模仿的运动和感觉丧失一般很难与分离性障碍鉴别。决断有赖于细致的观察及对患者的全面了解,包括人格、发病所在环境、康复或持续残疾各是什么后果。

(1)分离性运动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是常见的形式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的全部或部分丧失运动能力。瘫痪可为部分性的,即运动减弱或运动缓慢;也可为完全性的。可有突出的各种形式和程度不等的共济失调,尤以双腿多见,引起离奇的姿势或不借扶助站立不能。也可有一个或多个肢端或全身的夸张震颤。表现为近似于以下疾病的任何形式:共济失调症、失用症、运动不能症、构音困难、异常运动、瘫痪。包含:心因性失音症,心因性发音困难。

(2)分离性抽搐:分离性抽搐(假性抽搐)在运动方面可与癫痫的抽搐十分近似,但咬舌、严重摔伤、小便失禁等表现在分离性抽搐中很罕见。不存在意识丧失,而代之以木僵或出神状态。

(3)分离性感觉麻木和感觉丧失:皮肤麻木区域的边界表明,它更接近患者关于躯体功能的概念,而与医学知识不符。也可有不能用神经系统病灶解释的在不同感觉形式上有的丧失有的不丧失。感觉丧失可伴感觉异常的主诉。

视觉丧失在分离性障碍中很少是完全的,视觉障碍多表现为丧失视觉敏锐性、整个视野模糊,或“管状视野”。患者虽有视觉丧失的主诉,却惊人地保留着完好的整个活动能力与运动表现。

分离性耳聋和嗅觉丧失比视觉丧失少见得多。包含:心因性耳聋。

(4)混合性分离(转换)性障碍。

(5)其他分离(转换)性障碍。

(6)分离(转换)性障碍,未特定。

癔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癔症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针对抑郁焦虑可给予相应的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治疗;

对于精神病性症状或兴奋躁动的患者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癔症性情感暴发、抽搐发作或癔症性精神病的状态,可肌内或静脉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药物,使患者能安静入睡。醒后发作性症状常可控制,可改用小剂量口服制剂。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分离症状基本无效,对于控制冲动行为,其疗效不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应充分评估利弊,注意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尤其是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

心理治疗

对分离性障碍的主要治疗涉及不同的心理治疗,包括催眠、创伤一相关心理治疗及认知治疗。

注意事项

1.分离是对创伤的急性反应中的常见成分,分离性漫游症、失忆症及身份障碍经常有创伤性病因。

2.常见的需要治疗的共患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物质滥用障碍以及边缘型人格障碍。

中医·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属祖国医学“脏躁”“奔豚”“梅核气”范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癔症的诊断要点

①多由于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而急剧发病。

②病前可有癔症性格特征,如高度暗示性、高度情感性、高度显示性和丰富幻想性。

③精神障碍如情感爆发、朦胧状态、木僵状态、梦游症、假性痴呆、人格转换、双重人格;躯体症状如痉挛发作、瘫痪、震颤、挛缩、不言症(失音症)、耳聋、视力障碍、植物神经障碍(如呕吐、呃逆、过度换气等)。上述两组症状混合出现,但躯体症状无相应的器质性特征。

④病程较短,恢复较快,但易复发,复发时表现多为既往相同的症状。

⑤排除其他一些精神疾病及器质性疾病。

癔症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意识朦胧、木僵取人中、百会、涌泉等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癔病性震颤、痉挛取太冲、合谷、阳陵泉等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癔病性瘫痪取外关、曲池、合谷、扶突、环跳、足三里、悬钟等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癔病性失音取廉泉、天突、通里等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癔病性失眠取风池、太冲、承泣、睛明等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癔病性耳聋取中渚、侠溪、翳风、听会[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症状性头痛取合谷、百会、印堂[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胃痛取足三里、中脘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呕吐取内关、中脘、公孙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心悸取曲泽、神门、巨阙等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针刺用强刺激,要求感觉明显,可配合使用电针[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