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汤

益胃生津 补益剂 中医学 方剂学 补阴剂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ì wèi tāng

2 英文参考

yiwei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益胃汤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5首。其中《温病条辨》所载为常用方,组成为沙参三钱,麦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炒香)一钱五分[1]。具有滋养胃阴之功效。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伤者。

4 温病条辨》卷二方之益胃汤

益胃汤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可以有力地促进食欲,对神经性厌食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其他原因如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机理应再探讨。该方剂除对神经内分泌有调节作用外,其君、臣诸药还有降血糖作用,但该方剂中还用了冰糖冰糖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其治疗机理也应探讨。对慢性胃炎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如果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应配合现代医学抗生素十制酸药十保护胃黏膜药十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联合治疗。该方剂抗菌力度不大,只有麦冬细菌抑制作用地黄真菌抑制作用,可能与免疫增强作用使机体自身产生抗菌效果有关。[2]

4.1 处方

沙参三钱,麦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炒香)一钱五分[2]

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细生地15克 玉竹4.5克(炒香)

4.2 功效与主治

益胃汤功能益胃生津[3]。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损,身无热,口干咽燥,舌干苔少,脉不数者[3]

滋养胃阴。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伤者。

4.3 用法用量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滓再煮一杯服[3]

水煎,分二次服[3]

上药用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服。所余药滓,再煮取200毫升服。

4.4 方解

温病易从热化伤津热结腑实,应用泻下剂后,热结虽解,但胃阴损伤已甚,故不能食口干咽燥。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则气降能食。治宜甘凉生津养阴益胃为法。方中重用生地、麦冬,味甘性寒,功能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甘凉益胃上品,共为君药配伍北沙参玉竹为臣,养阴生津,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冰糖濡养肺胃,调和诸药,为使。全方药简力专,共奏养阴益胃之效。[4]

4.5 临床运用

益胃汤滋养胃阴的代表方剂。以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证治要点[4]

4.5.1 加减法

若汗多,气短,兼有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与生脉散合用)以益气敛汗;食后脘胀者,加陈皮神曲理气消食[4]

4.6 现代适应

益胃汤适用于慢性胃炎糖尿病小儿厌食症[4]

4.6.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原因有3: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该菌有鞭毛,对胃黏膜穿过能力强,分泌空泡毒素A,引起强烈炎症反应;该菌细胞壁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共同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②饮食和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及缺乏水果蔬菜等增加了胃炎的易感性。③自身免疫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抗体,攻击壁细胞,导致胃黏膜病变。④其他因素如含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酗酒、某些食物刺激等或单独或与幽门螺旋杆菌协同导致胃黏膜病变。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消化症状[4]

4.6.2 糖尿病

糖尿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单一病因所致的疾病,而是复合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有关。从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靶细胞,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物质代谢效应,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糖尿病糖尿病代谢紊乱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生物活性或其效应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易饥、多食、口渴、多饮、多尿及体重减轻。[4]

4.6.3 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指以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引起厌食症的病因很多,常见于全身各种急、慢性疾病,服用抗生素及各种损害消化功能药物;喂养方法不当,空气温度、湿度过高,微量元素锌等缺乏。目前最常见的是神经性厌食,引起神经性厌食的原因又见于:①急性精神刺激;②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③家长的错误教育方法;④顽固性的神经厌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间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缺陷所致。也有人认为与卞丘脑调节食欲的整个中枢功能紊乱有关。[4]

4.7 药理作用

[5]

4.7.1 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生地能减轻糖皮质激素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形态的影响,拮抗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无论单味使用或与他药配伍生地均能对抗地塞米松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抑制作用,从而使血浆皮质酮浓度升高;生地能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阴虚交感肾上腺素神经兴奋状态,使血浆cAMP含量趋向正常,直接调节细胞膜β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另有报道怀庆熟地黄甲亢阴虚血浆T3、T4及醛固酮浓度有显著改善;同时生地水煎剂能降低正常血糖和由肾上腺素氯化铵引起的高血糖麦冬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麦冬麦冬多糖均能阻止葡萄糖肠道吸收,拮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臣药北沙参有解热、镇痛作用臣药玉竹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并能降血脂、降血糖。由此可见该方剂虽然药味不多,但大部分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进作用,这些作用必然导致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及各种性激素等的分泌,而使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恢复平衡。特别是对顽固性神经厌食症,不仅从神经内分泌平衡角度予以治疗,同时这些激素必然导致脂肪蛋白质糖类代谢与合成加强,因而可大大刺激食欲,临床上对顽固性神经性厌食糖皮质激素雄激素治疗,可能基于此道理。同时这些作用慢性胃炎也可起到消炎作用。各味药均有降血糖作用,所以对糖尿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4.7.2 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生地有强心作用,特别是对衰竭的心脏作用更明显,并且有利尿和降血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地黄升高cAMP,使CGMP/cAMP比值降低有关。麦冬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心脏收缩力和心脏泵血功能心输出量,增加冠脉血流量,但大剂量抑制之;麦冬可缩小心梗死范围,减轻心肌缺血性损害,使梗死后的心肌营养性血流增加,逆转失血性休克心脏功能抑制,改善循环,使血压回升,同时麦冬总苷可减少心肌细胞外Na+、Ca2+内流,降低心肌自律性,减慢传导,消除折返冲动麦冬有抗休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能使已显著受损的心肌细胞梗死后)较快地得到修复北沙参乙醇提取物低浓度对心脏有增强收缩作用,高浓度时则使心脏抑制、心跳骤停。玉竹不仅能降血脂,而且有强心和改善心肌缺血作用,临床应用于治疗有洋地黄反应心力衰竭疗效满意,且玉竹煎剂剂量有升压作用,大剂量则出现降压作用

4.7.3 抗炎、抗氧化及耐缺氧作用

君药生地黄可增强血中GSH-Px的活性,降低LPO的含量,说明其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麦冬提取物有抗缺氧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活性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提高血及肝脏中SOD活性,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玉竹有耐缺氧的作用

4.7.4 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地黄可通过减弱、阻断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的某些环节对抗其对免疫功能抑制作用而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生地黄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的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IL-2的产生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生地煎剂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说明其有免疫增强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为地黄所含的多糖麦冬麦冬多糖可显著增加脾脏重量,刺激血清溶菌素产生,对抗环磷酰胺60Co照射引起的WBC下降,增强RBC的凝集率;麦冬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臣药北沙参所含多糖特异性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白塞病等。而玉竹则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玉竹醇提取物可使烧伤小鼠的溶血素量、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使血清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提高,诱生集落抑制因子;玉竹提取物注射小鼠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和E玫瑰花形成率。

4.7.5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君药地黄肝脏有保护作用,并能防止肝糖元的减少,虽然没有对胃肠功能影响的报道,但地黄含有大量的糖类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玉竹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黏液质等,这些均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而且可起到有力的修复作用君药麦冬煎剂对胃肠推进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臣药北沙参多糖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并能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使胃液中PGE2的含量显著提高,从而显示显著的抗溃疡活性。20%玉竹煎剂使小鼠肠管先兴奋抑制,呈双相作用

4.8 出处

温病条辨》卷二方[5]

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方[5]

5 传信适用方》卷四方之益胃汤

5.1 方名

益胃汤

5.2 组成

丁香人参、桂心、阿胶

5.3 主治

小儿胃虚身热呕吐不止。

5.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6分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4分,温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 普济方》卷三九五方益胃汤

6.1 方名

益胃汤

6.2 组成

丁香1两,人参去芦头)1两,诃黎勒皮1分,官桂半两,大黄(炮黑黄)半两。

6.3 主治

胃虚挟热,呕吐不止。

6.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下方之益胃汤

7.1 方名

益胃汤

7.2 组成

黄耆2分,甘草2分,半夏2分,黄芩3分,柴胡3分,人参3分,益智仁3分,白术3分,苍术1钱半,当归稍5分,陈皮5分,升麻5分。

7.3 主治

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短气,口不知味,肠鸣大便微溏,黄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7.4 用法用量

(口父)咀。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7.5 用药禁忌

忌饮食失节,生冷硬物、酒、湿面。

7.6 附注

本方方名,《医方集解》引作“参术益胃汤”。

8 慈幼新书》卷二方之益胃汤

8.1 方名

益胃汤

8.2 组成

当归茯苓白术陈皮黄耆甘草防风升麻

8.3 主治

齿病,胃气伤者,喜热而恶寒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79.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7.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77.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77-27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