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之陵泉

经穴别名 腧穴学 中医学 针灸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zhī líng quán

2 英文参考

Yīnlíngquán SP9[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阴之陵泉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即阴陵泉[1]

穴位阴陵泉
汉语拼音Yinlingquan
罗马拼音Yinlingchuan
美国英译名Spring in Shady Mound
各国代号中国SP9
日本9
法国莫兰特氏RP9
富耶氏RP9
德国MP9
英国Sp9
美国Sp9

阴陵泉经穴名(Yīnlíngquán SP9)[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2]。别名阴之陵泉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五输穴合穴五行属水[2][3][4]。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水泉,故名阴陵泉[4]。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阳痿,膝痛,黄疸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霍乱吐泻,泄泻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遗尿尿失禁,尿潴留,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赤白带下疝瘕脚气腹膜炎尿路感染,肠疝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膝胫酸痛痢疾便秘肾炎腹水失眠等。

4 别名

阴之陵泉(《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脾出于隐白……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

7 穴名

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水泉,故名阴陵泉[4]

阴,《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陵,大阜也;泉,《说文》:“水源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凡泉之属皆从泉。”《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疾高而内者,取阴之陵泉。”《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膝下为陵。”《神应经》有:“在膝内辅骨下陷中。”又为脾经腧穴,以脾为阴中之阴,内为阴,膝高突起似陵,穴属合水,犹阴侧陵下之深泉也,水出于泉,因名阴陵泉,与阳陵泉相对。[5]

8 所属部位

小腿[6]

9 阴陵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阴陵泉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6][7]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穴[7]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7]。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7]

阴陵泉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png

阴陵泉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阴陵泉穴的位置.png

阴陵泉穴的位置

阴陵泉的位置

阴陵泉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阴陵泉的位置

阴陵泉穴的位置(肌肉

阴陵泉的位置

阴陵泉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穴[7]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或用拇指沿胫骨内缘由下往上推,至拇指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的凹陷中即是本穴[8]

11 穴位解剖

阴陵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及半腱肌(腱)、肌。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隐神经之外,还有与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该静脉正行于该穴的皮下,针刺应注意避开。针穿小腿筋膜,经胫骨粗隆内侧的缝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着处的肌腱,向后经胫骨内侧缘进入膕肌。以上诸肌由股神经坐骨神经等支配。膝下动脉,发自膕动脉,向内下方,经胫侧副韧带胫骨内侧髁之间,参加膝关节网,并发支营养胫骨及附近肌腱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腱腓肠肌内侧头[8]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腱腓肠肌内侧头[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膝下动脉分支和胫神经肌支分布;再深层有胫神经本干和腘动脉本干经过[8]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通过[8]

12 阴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陵泉有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作用

阴陵泉有益肾利湿行气消肿的作用[8]

阴陵泉穴有温运中焦、清利下焦之功,主治脾、肾二经病,凡由中焦虚寒下焦湿热所致的病症多选用此穴施治。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五输穴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8]

遗精小便失禁或由于肾虚精关不固,膀胱失于约束,或由于气虚下陷,气不摄精而致,取阴陵泉健脾益气、补肾固摄而治之[8]

足太阴经筋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8]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合穴,有健脾利湿、调补肝肾之功,大凡涉及内脏水湿之疾,如腹满水肿小便不利,取之有消源导流利水之妙,亦治腹坚、喘逆疝气癥瘕遗精遗尿暴泄飧泄,俱阴证[8]

13 治病

阴陵泉穴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阳痿,膝痛,黄疸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霍乱吐泻,泄泻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遗尿尿失禁,尿潴留,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赤白带下疝瘕脚气腹膜炎尿路感染,肠疝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膝胫酸痛痢疾便秘肾炎腹水失眠等。

阴陵泉穴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黄疸[8]

阴陵泉主治脾胃、肝肾及少腹等疾患: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水肿黄疸霍乱吐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疝瘕、膝痛、脚气[8]

现代又多用阴陵泉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膜炎尿失禁、尿潴留、尿路感染阴道炎、肠疝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8]

阴陵泉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8]

阴陵泉穴主治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妇人阴痛带下阴茎痛,遗精;膝痛[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萎

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直刺1.0~1.5寸[8][8]

直刺1.0~2.0寸[8][8],局部有酸、麻、胀感并沿着小腿内侧向下扩散[8]

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14.2 灸法

可灸[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8]

艾炷灸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16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阴陵泉

针灸甲乙经》:腹中气盛,腹胀逆,不得卧阴陵泉主之。肾腰痛不可俯仰,阴陵泉主之。溏,不化食,寒热不节,阴陵泉主之。妇人阴中痛少腹急痛阴陵泉主之。

针灸大成》:霍乱阴陵泉承山解溪太白

备急千金要方》:阴陵泉关元,主寒热不节,肾病不可俯仰,气癃尿黄;阴陵泉阳陵泉,主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隐白,主胸中热暴泄

千金翼方》:水肿不得卧,灸阴陵泉百壮。

杂病穴法歌》:心胸痞阴陵泉小便不通阴陵泉

百症赋》:阴陵泉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17 研究进展

17.1 膀胱的影响

针刺阴陵泉有调整膀胱张力的作用,松弛者使张力增加,扩张者紧张。取双侧阴陵泉进针1~1.5寸,行提插泻法,以针感向上传导为佳,施手法1~3 min,留针15~30 min,可治疗尿潴留。[8]

17.2 治疗骨性膝关节炎

选取阴陵泉阳陵泉内膝眼犊鼻髋骨梁丘两侧各旁开1.5寸)及阿是穴。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腧穴,通过提插捻转产生针感后,在每根针上套上事先准备好的中间带有孔的小硬纸片,把2 cm长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条,待艾条燃完后,将针取出。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96.7%。[8]

17.3 神经系统的影响

针刺阴陵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实验表剪,强刺激多引起从属时值增大,即大脑皮质运动区内发展抑制过程,但健康人抑制过程较慢较弱;给予轻刺激时,半数患者皮质引起兴奋过程,半数患者引起抑制过程,但健康人多数为兴奋过程,只有少数人引起抑制过程,说明因功能状态不同,针刺轻重不同,其效应也不同。[8]

17.4 治疗菌痢

针刺阴陵泉外陵等穴治疗急性菌痢,结果发现针治组凝集素平均效值最高且增长最快,较电针组及药治组为优。[8]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3.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0.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6.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1.
  8.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98-19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