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四逆汤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chén sì nì tāng

2 别名

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3 处方

干姜45克 甘草(炙)60克 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茵陈180克

4 功能主治

黄疸阴证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

5 用法用量

上锉。每服酌量多少,水煎,凉服。

6 摘录

卫生宝鉴·补遗》

7 伤寒微旨论》卷下

7.1 方名

茵陈四逆汤

7.2 别名

加味姜附汤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茵陈姜附汤

7.3 组成

甘草2两,茵陈蒿2两,干姜1两半,附子1个(破8片)。

7.4 主治

阴黄。病人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出。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身体重背恶寒,目不欲开,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而发黄

7.5 用法用量

水4升,煮取2升,去滓放温,作4服。

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7 各家论述

医方考》: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下体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四逆;阳戴于上,故见阳证发黄,上体之自汗也。茵陈,治黄之要药,故无分寒热而用之;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之要品也,故有阴寒即用之。然必冷服者,恐姜、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而下部阴寒之分反不及也。

7.8 附注

加味姜附汤(《寿世保远》卷三)、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