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痫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 中医辨证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xián

2 英文参考

yang epileps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阳痫:1.兼见阳证为主的痫症;2.急惊风;3.惊风一月或一季必三度发者。

4 兼见阳证为主的痫症·阳痫

阳痫(yang epilepsy[1])为病证名[2]。是指风火痰邪,上扰神窍,平素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便秘尿黄;病发前多有眩晕头痛而胀,胸闷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状;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面色潮红、紫红转为青紫或苍白,口唇发绀,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怪叫,移时苏醒如常人,甚至二便自遗,舌红,苔白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痫病发作期证候[2]。即兼见阳证为主的痫症[2]

4.1 阳痫症状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病先身热瘈疭惊啼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

4.2 阳痫病因病机及治疗

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阳痫必由痰热客心胃,闻惊而作,甚则不闻惊亦作。宜用寒凉药。”方宜妙香散[2]

4.3 阳痫辨证分型

4.3.1 痫病·痰火扰神证

痫病·痰火扰神证(epilepsy with syndrome of phlegm-fire disturbing spirit[2])是指火热与痰浊交结,闭扰心神,以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阳痫证候[2]

4.3.2 痫病·肝火痰热证

痫病·肝火痰热证(epilepsy with syndrome of liver-fire and phlegm-heat[2])是指肝火痰热互结,以平日情绪急躁,每因焦急郁怒诱发癫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二便自遗; 止后,仍烦躁不安,失眠等为常见症的阳痫证候[2]

4.3.3 痫病·风痰闭窍证

痫病·风痰闭窍证(epilepsy with syndrome of wind-phlegm blocking orifices[2])是指风痰闭阻清窍,以猝然昏仆,目晴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鸣,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阳痫证候[2]

5 急惊风·阳痫

阳痫为病证名[2]。 即急惊风[2]。《证治准绳·幼科》:“阳痫乃急惊也。”

6 惊风一月或一季必三度发者·阳痫

阳痫是指惊风一月或一季必三度发者[2]

6.1 症状及治疗

证治准绳·幼科》:“阳痫者,因感惊风三次发搐,不与去风下痰则再发。然三次者,非一日三次也,或一月或一季,一发惊搐,必经三度,故日三次。所谓惊风三发便为痫,即此义也。其病主身热自汗,两目上视,嚼沫咬牙,手足掣搦,面色红紫,六脉浮数,以百能散加五和汤水煎疏解,次下痰,用水晶丹半夏丸。”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阳痫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痫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痫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阳痫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