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病治阴

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 中医治则 中医治法 中医学 中医病机 中医治疗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bìng zhì yīn

2 英文参考

treating yin for the yang diseas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阳病治阴:1.病机;2.中医治则

4 病机·阳病治阴

4.1 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

阳病治阴病机[1]。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1]。“阳胜则阴病”,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又如温病后期,肝肾阴伤,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手足心热,脉虚大,用加减复脉汤甘润滋阴[1]

4.2 疾病的症状阳经,可针刺阴经穴位

阳病治阴病机[1]。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1]。疾病的症状阳经,可针刺阴经穴位[1]。如足阳明胃经呕吐,可针刺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太冲足厥阴肝经穴[1]

5 中医治则·阳病治阴

阳病治阴中医治则之一[2]。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阳经或出现阳热证,通过针刺阴经滋阴,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目的。

5.1 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则应补不足之阴以制阳,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

阳病治阴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则应补不足之阴以制阳,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2]。如温病后期,热盛伤津,导致真阴内涸者,症见身热夜甚,口微渴,心烦不寐唇裂舌燥,甚或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细数[2]针灸常以补太溪复溜为主以滋阴,再酌配其他穴位[2]

阳热盛的病证,耗伤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又如温病后期,肝肾阴亏,身热面赤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脉虚大,可用加减复脉汤甘润滋阴

5.2 疾病的症状阳经,可取阴经穴位治疗

阳病治阴指疾病的症状阳经,可取阴经穴位治疗[2]。如足阳明胃经呕吐,可取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公孙足太阴脾经穴)进行治疗[2]

疾病的症状阳经,如足阳明胃经呕吐,可针刺阴经穴位,如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太冲足厥阴肝经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张景岳注:“从阴引阳者,病在阳而治其阴也;从阳引阴者,病在阴而治其阳也。”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6.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有阳病治阴作用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阳病治阴作用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阳病治阴作用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阳病治阴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