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苏散

理气和中 疏散风寒 中医学 方剂学 中药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āng sū sǎn

2 英文参考

xiangsu powd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yperi and Perillae Powde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香苏散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9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为常用方,组成为香附(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1]。具有疏散风寒理气和中的功效[2]。治四时瘟疫伤寒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2]

4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之香苏散

4.1 处方

香附(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2]

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

4.2 炮制

上为粗末。

上为粗末[2]

4.3 功能主治

四时瘟疫伤寒

功能疏散风寒理气和中[2]。治四时瘟疫伤寒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2]

4.4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一日三次;若作细末,只服二钱,入盐点服[2]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

若作细末,只服二钱,入盐点服。

尝有白发老人授此方与一富人家,其家合施,当大疫,城中病者皆愈。其后疫鬼问富人,富人以实告。鬼曰:“此老教三人矣,稽颡而退”。

4.5 方解

方中苏叶疏散风寒,兼以理气和中,为君药香附理气血,且疏解肝胃之气,为臣药陈皮协助君、臣药理气化滞,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2]。合而成为理气解表之剂[2]

4.6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 世医得效方》卷一方之香苏散

5.1 方名

香苏散

5.2 组成

香附五两,紫苏(去根)二两半,陈皮甘草苍术(米泔浸,炒黄)各二两[2]

香附子5两(炒去毛),紫苏(去根)2两半,陈皮2两,甘草2两,苍术2两(切片,米泔浸,炒黄)。

香附150克(炒去毛紫苏(去根)75克陈皮60克 甘草60克 苍术60克(切片,米泔浸,炒黄)

5.3 制备方法

锉散

5.4 主治

四时伤寒伤风伤湿伤食头痛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心疼,泄泻自汗时行暴泻

香苏散伤寒伤风伤湿伤食

香苏散四时伤寒伤风伤湿伤食[2]

5.5 用法用量

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三片,葱白二根,水煎,不拘时服,得头汗为宜[2]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葱白2根,煎服,不拘时候,得汗为妙。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2根煎,不拘时候服。得汗为妙。

5.6 加减

头痛,加白芷川芎细辛荆芥穗各半钱[2]

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荆芥穗各1.5克。

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桔梗乌梅各半钱,桑白皮七寸[2]

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苦梗,乌梅各1.5克,桑白皮2.1厘米。

心疼,加菖蒲、半夏各半钱[2]

心疼,加石菖蒲半夏各15克。

泄泻,加木瓜藿香叶各半钱[2]

泄泻,加木香藿香各1.5克。

伤湿自汗时行暴泻,加生姜三片,车前子一撮[2]

5.7 附注

本方加沉香,名“沉香饮子”。

6 胎产心法》卷上方之香苏散

6.1 方名

香苏散

6.2 组成

香附(炒)2钱,紫苏2钱,陈皮1钱,藿香叶5分,缩砂5分,炙草5分。

6.3 主治

妊娠霍乱

6.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6.5 加减

转筋,加木瓜1钱;胎动不安,加土炒白术1钱5分;如夏月得之,加黄芩1钱5分,炒黄连1钱,香薷2钱;如冬月得之,加人参土炒白术各1钱,炮姜5分。

7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香苏散

7.1 方名

香苏散

7.2 组成

香附、苏叶、陈皮甘草柴胡桂枝防风羌活

7.3 主治

小儿呕吐

7.4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8 婴童百问》卷十方之香苏散

8.1 方名

香苏散

8.2 别名

香苏饮

8.3 组成

香附子、陈皮紫苏川芎甘草白芷等分

8.4 主治

小儿出疹作泻。

8.5 用法用量

生姜葱白水煎服。

8.6 加减

泻症,加白术茯苓;呕症,加茯苓白芍药

8.7 制备方法

锉散

8.8 附注

香苏饮(《证治准绳·幼科》卷五)。

9 证治要诀类方》卷三方之香苏散

9.1 方名

香苏散

9.2 组成

紫苏香附陈皮甘草槟榔木瓜(加木香1钱)。

9.3 主治

将产脚赤肿,俗名皱脚

9.4 用法用量

生姜葱白水煎服。

1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方之香苏散

10.1 方名

香苏散

10.2 别名

神挼香苏散

10.3 组成

香附子(炒香,去毛)4两,紫苏叶4两,甘草(炙)1两,陈皮2两(不去白)。

10.4 主治

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膈满闷,嗳气恶食,以及妊娠霍乱子悬、鱼蟹积等。四时瘟疫伤寒四时感冒头痛发热,或兼内伤,胸膈满闷,嗳气恶食妊娠霍乱。鱼蟹积。子悬

10.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3次;若作细末,只服2钱,入盐点服。

10.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0.7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药也,紫苏疏表气而散外寒香附行里气而消内壅,橘红能兼行表里以佐之,甘草和中,亦能解表为使也。

2.《医林纂要》:紫苏辛温,补肝祛风发汗,亦表散风寒主药香附辛温,行肝气于脾胃,以祛郁宣滞,此用治内也;陈皮辛,行肝气,苦理脾胃,去白则轻而能表,此以兼行内外甘草缓肝和中;加姜、葱煎,以祛风表汗为主。此表里兼治,而用药有条理,亦良方也。此补肝而平胃也。

10.8 附注

神挼香苏散(《保命歌括》卷六)。

11 博济方》卷二方之香苏散

11.1 方名

香苏散

11.2 组成

紫苏叶1分(拣择净,焙干),肉豆蔻1分(去壳),天雄1分(锉碎,以盐1分同炒令黄色住),青皮(去白)1分,蛮姜半分(炮),白术半两(锉细,微炒黄色),缩砂仁1分,川芎1分,甘草1分(炙)。

11.3 功效

调顺中脘,平和胃气。

11.4 主治

肝亢风盛,刑于脾胃,致多飧泄

11.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5分,温服,每日3次。

11.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7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紫苏散”。

12 卫生宝鉴》卷十四方之香苏散

12.1 方名

香苏散

12.2 组成

陈皮(去白)1两,防己半两,木通半两,紫苏叶半两。

陈皮(去白)一两,防己木通紫苏叶各半两[2]

12.3 主治

香苏散水气虚肿小便赤涩。久居卑湿,或为雨露所袭,致身重脚弱关节疼,发热恶寒小便涩,大便泄,自汗,或腹满

水气虚肿小便赤涩[2]

12.4 用法用量

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2]

每服2钱,以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3.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