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丸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中成药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wèi zǐ wán

2 英文参考

Schisandrae Pil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五味子丸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五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Wuweizi Wan

4.2 标准编号

WS3-B-0035-89

4.3 处方

五味子酒制) 200g 肉苁蓉酒制) 200g 茯苓 100g 菟丝子(酒炒) 200g 车前子盐制) 250g 巴戟天(制) 300g

4.4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加末加炼蜜 100~ 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4.5 性状

本品为黑色大蜜丸;味苦、微酸。

4.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4.7 功能与主治

滋补阴气,填精益髓。用于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记忆衰退头晕耳鸣四肢无力。

4.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4.9 规格

每丸重 9g

4.10 贮藏

密封。?

5 五味子丸介绍

5.1 药品类型

中药

5.2 药品名称

五味子丸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药品英文名称

5.5 成份

5.6 性状

5.7 作用类别

5.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滋阴补气,填精益髓。用于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记忆衰退头晕耳鸣四肢无力。

5.9 规格

每丸重9克

5.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5.11 禁忌

5.12 不良反应

5.13 注意事项

1.忌辛辣食物。

2.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3.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5 药理作用

5.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介绍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6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五味子丸

6.1 方一

6.1.1 组成

五味子二两,桂心、炒杏仁(去皮尖)、青皮(去白)、细辛人参、煨槟榔各一两,炮姜附子(炮,去皮脐)各半两[1]

6.1.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1]

6.1.3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空腹温酒或米汤送下[1]

6.1.4 功能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肺气虚寒,痰饮咳喘[1]

6.2 方二

6.2.1 别名

五味丸[1]

6.2.2 组成

五味子巴戟天(酒浸,去心)、酒肉苁蓉人参熟地黄(酒浸,九蒸九晒)、菟丝子(酒浸,曝干)、覆盆子白术、炒益智仁、炒土茴香骨碎补龙骨牡蛎(盐泥固济,火烧通赤,去泥)各等分[1]

6.2.3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1]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

6.2.4 功效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五味子丸功能精气、止汗。治肝肾俱虚,精气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汗出不敛等症。[1]

6.2.5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日二至三次[1]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1日2-3次。

6.2.6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五味子气味酸咸微温,入足少阴;川巴戟气味甘温,入足少阴厥阴肉苁蓉气味咸温,入肾;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菟丝子气味甘平,入脾肾;熟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肾;覆盆子气味辛甘微温,入肝肾;白术气味甘温,入脾;益智仁气味辛温,入足太阴茴香气味辛温,入肝肾;骨碎补气味苦温,入足少阴;白龙骨气味凉涩,入足少阴,能收敛浮越之气;牡蛎气味咸涩微寒,入足少阴。此方主治肝肾皆虚,精气不能收敛,肌肤不能润泽,补下药中必兼补中焦之品者,以精气必生于五谷也。

6.2.7 附注

本方方名;《证治要诀类方》引作“五味丸”。

7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之五味子丸

7.1 组成

人参五味子、炒补骨脂白术各二两,炒山药茯苓各一两半,吴茱萸巴戟天去心)、肉豆蔻(面裹煨)各一两,煅龙骨五钱[1]

7.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1]

7.3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脾肾虚寒泄[1]

下元虚寒火不生土,及肾中之土不足,以致关门不闭,名曰肾泄,亦名脾肾泄

7.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盐汤送下[1]

8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五味子丸

8.1 组成

人参白术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肉果益智仁

8.2 主治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脾肾俱虚泄泻,每至五更,即连次而泻,或当脐作痛,痛连腰背,腹冷膝冷,尺中皆软。

9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方之五味子丸

9.1 组成

五味子1两,石龙芮(炒)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石斛(去根)1两,萆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防风(去叉)1两,棘刺1两,小草1两,山芋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枸杞根(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半两,萎蕤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锉)半两。

9.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虚劳小便白浊少腹拘急,梦寐失精,阴下湿痒

9.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夜卧再服。渐加至50丸。

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普济方》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

10.1 组成

五味子(炒)1两,覆盆子(去蒂)1两,仙灵脾1两。

10.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功在顺气。主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10.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生姜、腊茶送下。加至30丸。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医学正传》卷二方之五味子丸

11.1 组成

五味子5钱,甘草1钱半,五倍子1钱,风化消1钱。

11.2 功效

医学正传》卷二方之五味子丸功在劫咳嗽

11.3 用法用量

噙化

1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1.5 附注

本方原名五味子汤,与剂型不符,据《古今医统大全》改。

12 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

12.1 组成

罂粟壳(去瓤)4两(劈破,用白饧少许入水,将谷浴过令净,炒黄色),五味子(新鲜者,去梗,须北方者为妙)2两。

12.2 主治

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主治嗽。

12.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1盏,捺破,煎6分,澄清,临睡温服,不拘时候。

1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拌匀,用白饧为丸,如弹子大。

13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方之五味子丸

13.1 组成

五味子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鹿茸去毛,酥炙)1两,巴戟天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

13.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肾脏虚损精气衰竭,阳道痿弱,腰膝无力。

13.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

14.1 组成

五味子半两,龙骨半两,牡蛎(火煅)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山茱萸半两,萆薢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山芋半两,石斛(去根半两,锉)半两,续断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分。

14.2 主治

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肾脏虚惫,房色过度,阳气亏乏,关键不牢,真元失禁,精自流出。

14.3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日午、夜卧盐汤送下。见效即住药。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五味子丸

15.1 组成

砒霜1两(以熟绢裹。用大萝卜1枚,开1窍,入砒霜,又用萝卜塞却,以线缠系,纳铛中,以水入灯心5束,煮半日出之。取砒霜研令细,入后药用之),五味子半两(捣末),金箔50片(研),黄药半两(捣末),银箔50片(研),绿豆粉1两,密陀僧半两(研),腻粉1钱。

15.2 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五味子丸主治多年肺气,累疗不瘥,心膈烦热喘促

15.3 用法用量

食后以沙糖、温水研化1丸。

1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15.5 附注

方中黄药,《普济方》作“黄柏”。

16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五味子丸

16.1 组成

五味子1两,白茯苓1两,车前子1两半,巴戟1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3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罗为末)。

16.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五味子丸主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肾气不足,肾劳虚损精气不足,面黑耳聋小便白浊

16.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1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7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之五味子丸

17.1 组成

五味子1两,牡荆子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杵为末),车前子1两,菥蓂子1两,薯蓣1两,石斛1两(去根,锉),熟干地黄1两,杜仲1两(去皱皮,炙微黄,锉),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远志1两(去心),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蛇床子3分,芎3分,山茱萸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黄耆3分(锉),牛膝3分(去苗),桂心半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巴戟1两(去心),钟乳粉2两。

17.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之五味子丸主治妇人无子,皆因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

17.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1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8 普济方》卷三十一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

18.1 组成

五味子2钱,续断2钱,牛膝(酒浸,切,焙)2钱,附子(炮裂,去皮脐)2钱,桂(去粗皮)2钱,杜仲(去粗皮,炙,锉)2钱,茴香子(炒)2钱,白茯苓(去黑皮)2钱,芎2钱,当归(切,焙)2钱,山芋2钱,槟榔(锉,一方无槟榔,用木瓜)2钱,吴茱萸(汤洗,焙炒)2钱,细辛(去苗叶)2钱,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钱(一方用川椒)。

18.2 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一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肾脏虚冷,腹胁疼痛,胀满非时,足冷阴萎,行步无力。

18.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空心盐汤送下。

1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百一选方》卷四方之五味子丸

19.1 组成

北五味子1裹(约2斤。拣净,用酒1斗浸1伏时,取出或晒或焙,碾为细末)。

19.2 功效

《百一选方》卷四方之五味子丸功在明目下气,除烦止渴,养气血,活经络

19.3 用法用量

每服100粒,空心,食前、临卧用盐汤、温酒任下。

19.4 制备方法

将所浸药酒成膏,搜前件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19.5 附注

浸药酒不用绿豆曲者,恐解药力。

20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

20.1 组成

五味子1两半,熟干地黄(焙)4两,肉苁蓉(酒浸,切,焙)4两,牛膝(酒浸,切,焙)2两,菟丝子(酒浸,别捣)2两,泽泻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巴戟天去心)2两,赤石脂2两,山茱萸2两,杜仲(去粗皮,炙)2两,山芋2两,石膏(碎)2两,远志去心)2两,柏子仁2两。

20.2 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功在补虚损,去元脏久冷,上焦客热。主治瘛,筋脉相引,健忘心忪

20.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空心、日午温酒送下。

2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入真酥5两,再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21 普济方》卷一八○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

21.1 组成

五味子4两,熟地黄6两,肉苁蓉8两,菟丝子2两(酒浸,蒸)。

21.2 主治

普济方》卷一八○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主治禀赋弱,小便数亦不禁。

21.3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米饮送下。

2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山药末为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2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方之五味子丸

22.1 组成

五味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焙)半两,麦门冬(汤浸,去心,焙)半两,山茱萸半两,贝母3分。

22.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肾虚使人痰唾不休。

22.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1日2次。

2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

23.1 组成

五味子1两(炒赤)。

23.2 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主治白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

23.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醋汤送下;泻用蕲艾汤送下。

2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

24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方之五味子丸

24.1 组成

五味子2两,熟干地黄(焙)2两,补骨脂(炒)2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石斛(去根)1两,山芋1两,海桐皮(锉)1两,黄耆(细锉)1两,菟丝子6两(淘去浮者,酒浸3日,别捣取末3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

24.2 功效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方之五味子丸功在补虚损益气血,壮筋骨。

24.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2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5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

25.1 组成

五味子4钱半,续断1钱,山药7钱,人参6钱,菟丝子1钱,白茯苓1钱,山茱萸柏子仁2钱,川芎1钱,牛膝半两,远志半两,龙骨半两(生用)。

25.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功在补心肾,久服行步如少年。主治白浊

25.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盐汤送下。

2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5.5 附注

方中山茱萸用量原缺。

26 普济方》卷二三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

26.1 组成

五味子2两,续断2两,地黄1两,鹿茸1两(切片,酥炙),附子1两(炮,去皮脐)。

26.2 主治

普济方》卷二三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虚劳羸瘦,短气,夜梦鬼交,骨肉烦痛,腰背痠痛,动辄微喘。房劳过度,精泄不禁。

26.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盐汤送下。

2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7 圣济总录》眷五十四方之五味子丸

27.1 组成

五味子5两,天门冬去心,焙)3两,白芍药2两,防己2两,车前子2两,槟榔(锉)1两,牵牛子(炒)1两,大黄(锉,炒)1两,消石(研)1两。

27.2 主治

圣济总录》眷五十四方之五味子丸功在下焦热结

27.3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后木香汤送下。稍增至30丸,以知为度。

2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8 医方大成》卷七方五味子丸

28.1 组成

阿胶蚌粉炒)1两,熟地黄(洗)1两,白茯苓(去皮)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山药2两,五味子(炒)2两,贝母(炒)1两,柏子仁1两,人参1两,百部茯神(去皮木),远志(去苗,取根上皮),防风去芦),杜仲(去皮)2两(姜汁浸,炒去丝)。

28.2 主治

医方大成》卷七方五味子丸主治心肝二经蕴积风邪,并肾脏虚耗,眼目昏暗,或生翳膜。

28.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姜汤嚼下。

2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29 御药院方》卷六方之五味子丸

29.1 组成

苁蓉4两,蛇床子(炒)4两,菟丝子4两,远志去心)4两,五味子4两。

29.2 功效主治

御药院方》卷六方之五味子丸功在收敛精气补阴养阳,充悦肌肤,进美饮食。主治肝肾俱虚。

29.3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温酒送下。

2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五味子丸相关药品说明书范本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