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

生物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ěn tài

2 英文参考

homeostasis

Stabile state

3 注解

稳态系统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的根本特性是稳定,即不随时间的延续而发生改变。一个系统的状态可以有多种,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保持不同状态的稳定而呈现为不同的稳态耗散结构理论热力学角度指出,稳态系统的熵产生趋于0的状态,即最小熵产生定态,但这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封闭系统热力学平衡态是一种熵极大(无序)的稳态,非平衡线性区的最小熵产生定态是一种近无序稳态,远离热力学平衡的非线性区呈现的耗散结构是一种有序稳态。就是说,稳态可以呈现在不同的有序度、不同的目标值上;考察和评价一个系统稳态,不仅要看其是否稳定,更要看其稳定在什么有序度、什么目标值上。稳态不是没有变动,而是通过调节机制能够消除不稳定变动而保持在目标值上。有的稳态保持的不是单一目标值而是包含多目标值的一个阈,它稳定在这一目标阈上,但又可以在阈值范围内变化,称为“亚稳态”。稳态保持机制是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巳提出的有控制论负反馈机制、信息论信息调节机制、耗散结构理论的最小熵产生机制等。研究人体稳态医学特别是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医学的“阴平阳秘”是对人体有序稳态的最早认识,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了“内环境恒定”理论,20世纪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内稳态”理论,钱学森倡导的人体科学又提出了“人体功能态”和“亚稳态”学说。从人体稳态的建立、破坏、保持来研究健康与疾病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稳态内环境恒定概念的引伸与发展。内环境恒定概念是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Claud Bernard)所提出。他认为机体生存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一个是比较稳定内环境内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特点是其理化特性及其组成分的数量和性质,处于相对恒定状态,为细胞提供一适宜的生活环境,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恒定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这是贝尔纳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稳态相似的状态,是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于本世纪20年代末提出的,是内环境恒定概念的引伸和发展。在坎农时期,稳态主要指内环境是可变的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是在不断运动中所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即是在遭受着许多外界干扰因素的条件下,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旦稳态遭破坏,就导致机体死亡。随着控制论和其他生命科学的发展,稳态已不仅指内环境稳定状态,也扩展到有机体内极多的保持协调稳定的生理过程,例如生命活动功能以及正常姿势直立及行姿势)的维持等;也用于机体的不同层次或水平(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社会群体)的稳定状态;以及在特定时间内(由几毫秒直至若干万年)保持的特定状态。稳态不仅是生理学,也是当今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它对控制论遗传学基因稳态调节)、心理学情绪稳态等)、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多种学科都有重要意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