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2013年版)

2013年版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ǎn qī xuè xī chóng bìng fù shuǐ xíng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3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2013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3年12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3〕547号)印发。

3 发布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小儿内科等专业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3〕5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中华医学会组织制订了小儿内科、新生儿科、肿瘤科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县医院版)和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巨脾型)的临床路径。上述临床路径已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上发布。请各省级卫生计生(卫生)行政部门登陆网站下载,指导各医院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临床路径、细化分支路径并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联系人:王勋、张萌

电  话:010-68792206、68792200

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联系人:王莹莹

电  话:010-85158560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3年12月27日

4 临床路径全文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2013年版)

4.1 一、晚期血吸虫病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1.1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轻-中度腹水)者(ICD-10:B65.206)。

内科药物治疗者。

4.1.2 (二)诊断依据。

1.符合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1-2006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1)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2)临床有门静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结肠肉芽肿表现。

(3)粪检查获虫卵或毛蚴,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卵。

(4)免疫学检查阳性

(5)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具备(1)和(2)。确诊病例,(1)、(2)和(3)。临床诊断,(1)、(2)和(4)。

2.有腹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腹胀、腹围增大,腹水阳性

3.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腹腔积液

4.腹腔穿抽出腹水并送检。

4.1.3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血吸虫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和《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卫办疾控发〔2005〕29 号)。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

2.药物治疗:护肝、利尿剂、白蛋白等;

3.防止并发症:控制感染,防止上消化道出血

4.病原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患者吡喹酮列为禁忌,只有在腹水完全消失达半年以上且病情稳定才考虑用吡喹酮杀虫

4.1.4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4.1.5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轻-中度腹水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作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管理。

4.1.6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型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氨血吸虫免疫学检查

(3)凝血功能输血前五项;

(4)肿瘤标志物:AFP、CEA;

(5)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腹部超声(包括腹部重要脏器、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水检查腹水常规及生化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药敏);

(2)胃镜、腹部CT、CTA或MRI。HBV-DNA。

4.1.7 (七)治疗药物

护肝、利尿、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及预防肝性脑病药物

4.1.8 (八)出院标准。

1.腹胀消失;

2.腹围缩小、体重减轻;

3.超声检查腹水消失;

4.无严重电解质紊乱。

4.1.9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如疗效不佳,系顽固性腹水,可转入其他路径,如腹水回输或TIPS等。

4.2 二、晚期血吸虫病腹水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轻-中度腹水)(符合ICD-10:B65.229)

内科药物治疗。

腹腔穿刺术(ICD9-CM-3:54.91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    完成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入院病历及首次病程记录

□  拟定检查项目及制定初步治疗计划

□  对患者进行有关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的宣教。

□  上级医师查房

□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签署腹腔穿刺检查同意书。

□  对腹水量不大或肥胖患者超声腹水定位。

□  腹腔穿刺术

□  观察腹腔穿刺术后并发症(出血血肿等)

□  完成穿刺记录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 根据腹水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加用抗感染治疗等。

□ 根据腹部血管彩超结果决定是否请相关科室会诊

□ 评价治疗疗效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Ⅰ-Ⅱ级护理

□ 低盐软食

□记24小时尿量

□ 测体重+腹围Qd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大便常规+隐血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氨输血前五项

□  凝血功能

□  AFP、CEA、

□  24小时尿钠排出量

测定、尿钠/钾比值测定

□ 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 腹部超声(腹部重要脏器、下腔静脉、肝静脉及门静脉彩超)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 低盐软食

□ 记24小时尿量

□ 测体重+腹围Qd

呋塞米20mgQd

螺内酯40mgQd

临时医嘱:

腹腔穿刺术

腹水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腹水培养+药敏

□ 胃镜、腹部CT或MRI

□ 护肝治疗

白蛋白静滴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 低盐软食

□记24小时尿量

□ 测体重+腹围Qd

呋塞米20mgQd

螺内酯40mgQd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护肝、血浆静滴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主要护理工作

□ 入院宣教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根据医生医嘱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

□完成护理记录

□记录入院时患者体重和腹围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进行出入量及体重测量

腹腔穿刺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神志变化、生命体征、穿刺点渗血及渗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并记录

□正确执行医嘱

□认真完成交接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监督患者进行出入量及体重测量

□ 正确执行医嘱

□ 认真完成交接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住院第4-6天

住院第7-9天

住院第10-15天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历记录

□评价治疗疗效,调整治疗药物(无浮肿者每天体重减轻300-500g,有下肢浮肿者每天体重减轻800-1000g,无须调整药物剂量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历记录

□评价治疗疗效,调整利尿剂量

□如为顽固性腹水,则转入腹水回输或TIPS路径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出院记录、出院证明书和病历首页的填写

□通知出院

□向患者交待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时间

□若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时间

住院第4-6天

住院第7-9天

住院第10-15天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 低盐软食

□ 记24小时尿量

□ 测体重+腹围Qd

利尿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下达

□ 酌情复查:24小时尿钠排出量测定、尿钠/钾比值测定、肾功能电解质测定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 低盐软食

□ 记24小时尿量

□ 测体重+腹围Qd

利尿

临时医嘱:

□    护肝

□    白蛋白静滴

□    纠正电解质紊乱

出院医嘱:

□今日出

□低盐软食

□出院带药

□嘱定期监测功能及血电解质

□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监督患者进行出入量及体重测量

□ 正确执行医嘱

□ 认真完成交接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监督患者进行出入量及体重测量

□ 正确执行医嘱

□ 认真完成交接

□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

□ 出院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